三大教派之首次大揭秘
我相信大家都清楚,古代有本事的人比现代有本事的人要多得多。这着实是一件极为奇怪的事情。你瞧,从食物的丰富程度以及营养层面来说,古代比不上现代。从知识体系的完备情况来看,古代也不如现代。就大脑的进化程度而言,古代同样不及现代。再从人数方面来讲,古代仅有几千万人,而现代有十几亿人,古代依旧不如现代。
可以说,在各种条件因素上,现代都全面胜过古代。然而,为什么古代有本事的人却比现代有本事的人多呢?比如古代有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鬼谷子等众多厉害人物数不胜数,可现代厉害人物的产出却反而越来越少,甚至全世界都在倡导向古人学习。
若要解释为何现代有本事的人没有古代多,我们首先得找到第一个线索,即从古至今哪个时期出现的有本事的人最多。我想大家应该都猜到了,没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有本事的人最多呢?
答案在于战争。当时,大大小小几百个国家每日都在争斗,每个国家的百姓都在钻研如何击败对方的办法,随后再用文字将这些办法记录下来,这不就形成了了不起的思想吗?
所以,古代思想家众多是因为战争,而现代思想家没那么多则是因为我们处于和平年代。战争年代为了获取胜利,我们需要厉害的思想家;和平年代为了谋求发展,我们更需要高科技人才。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春秋战国这个思想大爆发的时代,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在我们企业中该如何运用。
我知道,在中国没几个人能够把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法家、道家解释清楚,我会用最为简单的方式讲解,确保人人都能听得懂。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纷繁复杂,找不到头绪,不知道从何处开始理解。实际上,非常简单,这些流派总共只分为三大类,只要把这三大类弄清楚,其他的也就都明白了。当时,诸子百家主要有三种主流思想,这三种主流思想对待传统有着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主流思想极力支持传统,认为这个传统好到了极点。
第二种:思想主张抛弃传统,觉得这个传统糟糕透顶。
第三种:思想秉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能会问传统是什么,能不能吃,它的好坏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这三种不同的态度,分别对应着儒家、法家和道家。其他的诸子百家,可以看作是这三种思想的某种变体,因为对待传统的态度总共就只有这三种可能性。
我们可以用三种更清晰的方式来进一步阐述这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支持传统,我们也称之为复古。它认为,人们之所以把事情弄糟,是因为背离了传统,当下之计是要赶紧努力回归传统,这便是儒家的态度。
第二种态度抛弃传统,我们也叫做开新,这里的开新不是“happy”所表达的开心,而是开创新未来的意思。它认为,事情之所以被人们弄糟,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抛弃那些令人厌烦的传统,当下之计是努力开创全新的规范,这是法家的态度。
上述两种态度都具有积极进取的入世心态,只是它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恰好相反。由于儒家和法家这两个流派都诞生于中原地区,这个地方人口密集,秩序复杂,如果不用入世的心态,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然而,在地广人稀、山川众多的荆楚大地,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就是第三种态度,出世。
第一种是复古,第二种是开新,第三种是出世。这里所说的出世,并非是“出大事”的那个“出事”,而是指脱离尘世间的那种出世,这是道家的态度。
人们会觉得,事情之所以被弄砸,恰恰是因为入世的想法太多了。倘若不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成就,便会立刻感觉天地无比宽广。至于这个传统本身是好是坏、有没有用,道家认为根本无关紧要。
实际上,不仅在古代能发现这三种态度,在我们如今面对事情时,也不外乎是这三种态度。接下来,我们对这三家进行更为细致的阐释。
我们先来说儒家,孔子认为,复古的方式就是要克制自身的各种冲动,依据传统留存下来的礼仪为人处世。
如此便能达到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我们都清楚,在战国那个时期,各国战乱频繁,局势混乱不堪,同时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倘若依旧依照这种礼仪行事,就会显得有些迂腐。
所以,当时孔子前往各个国家推广他的儒家思想与理念。然而,各国君主一看,每天光是练兵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去研习这种礼仪呢?正因如此,当时孔子和孟子都难以找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由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那个秉持“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观念的战争年代,儒家的思想与做法是行不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法家的观点。在法家眼中,儒家的理念实在是过于迂腐了。大家都在尽情地打仗,儒家的这套东西明显毫无用处,却还在那里整日宣传。时代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去关注时代的变迁,非要遵循过去的传统,这简直就是一群书呆子,根本不可能成就大事,只会把天下搞得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