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智氏再添一小宗

事情处理完毕,智宵自然没有必要继续在卫地待下去。

决定迁徙往智氏治下的那一批人,他们会由弥子瑕来进行安排,分批陆续前往秦地得到安置。

比较让智宵意外的是卫国曾经最大的主战派石曼姑也接受招安,没有选择留在卫国。

其实也能够理解,越是好战的人,他们大部分越看得清现实。

因为觉得必须打,不打生存空间会一步步被蚕食,自然是强硬的好战派。

效忠的势力窘境无法得到扭转,失去了发挥的空间,他们会选择投靠新势力,再借由新投靠的势力来达到复仇的目标。

没有意外的话,卫国已经没有翻身的可能性了,对吗?

卫国遭到魏氏、韩氏和赵氏的瓜分,许许多多的卫人便是视魏氏、韩氏、赵氏为仇人。

这一批人之中的聪明人看出了一点,智氏迟早会与魏氏、韩氏、赵氏对上,选择投奔到智氏效力。

等待智氏与魏氏、韩氏或赵氏开战之后,那一天便是他们借机复仇的机会来临了。

“卫国庙堂,我家得有十之六七。”智宵已经回到‘新田’城内。

这次的一来一回,耗时将近两月的时间,收获方面只能说颇丰。

智申问道:“可有隐患?”

智宵点了点头,应道:“自有隐患,不过先期于我家有利。”

一批仇恨魏氏、韩氏和赵氏的人加入智氏,他们没有完成复仇之前,不会想要搞其它事情。

有这么一批人,同时决定智氏内部将多了一批由卫人组成的派别。

有相同的目标或是理想,众多人走到了一起,无论达成或没有达成目标或是理想,他们注定是会选择抱团,派别也就出现了。

其实,智氏内部一直以来也有派别,以辅果为首的保守派便是其一。他们的保守不是拒绝任何革新,主要是想要保障嫡长继承制不会出现差错。

智氏除了保守派之外,其余存在各种理念的派别也有,例如拒绝革新的陈旧派,赞成扩张的好战派,主张以民生为主的内政派。

总得来说,看智氏当前正在执行的策略,无疑是革新派与扩张派占了上风,持其余主张的人陷入势微状态。

类似的情况在其余家族或诸侯国一样存在,说白了就是人一旦多了,思想很难形成绝对的统一,集体执行什么策略无非就是东风压倒西风的一种体现。

智氏十五年之内,总人口从原本的四十余万增加到一百五十万左右,前期增加的人口来自中行氏与范氏,后来利用置换封地从魏氏获取了一批,与赵氏的斗争也获得一些人口,近年来则是依靠分地吸引来自列国的移民。

秦人在智氏治下占到的比例有多少?他们的数量仅有不到十万,大部分秦人还是主动跑过来投奔智氏,不是智氏攻下秦国的哪一片土地获得的人口。

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智氏暂时没有攻占秦国的主要地区,而秦国太多地方没有发展,人口主要栖息地只有以都城“雍”为主的京畿圈,另一个是遥远西边的旧都“冀”为主的老区。

在各类新获得的人口中,中行氏治下属于是智氏最好吸收消化的部分。

毕竟,智氏与中行氏同出旬氏,原本属于中行氏的人,他们从中行氏治下变成生活在智氏治下,无非就是同宗内部一手倒一手而已。

按照成分,智氏与中行氏的人口合起来便有将近八十万,有了他们作为主体,属于范氏的三十余万人口就不占多数,有消化以及融合的条件了。

那些其实存在一个前提,也就是范氏和中行氏在晋国除名。

比如智氏消化得自赵氏的人口,因为赵氏并没有在晋国除名的关系,相关难度上面就比较大,时有发生划归于智氏却又重新跑回赵氏治下的情况。

来自其他家族或诸侯国的人,他们想逃则是不那么容易,奈何就是难以对智氏产生归属感。

一系列的情况直至智宵力主在秦地分地才得到改善,说明了人都是倾向于趋利,能够获得好处就不那么想念旧主了。

智申过问了一下从卫地迁徙人口的事宜,得知智宵将事情交给弥子瑕去办,说道:“如此处置再是妥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