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智氏再添一小宗

是吧?弥子瑕在卫国待了二十多年,了解卫国的情况,与卫人也比较熟,真真是最佳人选了。

智申问道:“应予弥牟何等待遇?”

智宵答道:“接纳为家臣。若此事办妥,赐予封地便是。”

大多数家臣只是“仆”的身份,他们其实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人口,能够拥有私人的财货。

只有在获得主人赏赐土地之后,家臣才会从“仆”转为“家大夫”这一角色。这个“家大夫”并不是爵位,只是一种家族内部的地位。

智申点了点头,认可智宵对弥子瑕的未来规划,随后说道:“新军佐既已在都城,成婚一应事宜可安排流程。”

这件事情早就该进行了,纯粹就是智宵不想去“晋阳”那边,赵氏父子不太愿意久居“新田”这边,搞得智氏这里无法走三书六礼的程序。

小主,

别以为智氏和赵氏的核心人物在同一座城内,三书六礼的程序走起来就会很快,要按照所有礼节严格来走的话,总耗时最短也要一年!

智宵想了想说道:“可使集为‘宾’否?”

这个“宾”可以理解为伴郎,只不过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宾’可以代表“新郎”去走三书六礼的程序,有瑕疵的地方在于显得对新娘家不是那么尊重。

说到底,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走程序哪有新郎不上门的呢?

智申考虑了一番,应道:“可。”

谁都不知道赵鞅或赵毋恤会不会在“新田”久待,三书六礼的程序开始走就不能断,然而智宵又不愿意涉险,只能是寻找代替者了。

智氏当前并没有一个叫程氏的小宗,家族内部以程为前缀的人,他们都是以前程氏没有除名的后裔。

所以,严格来说的话,不管程朔还是哪位以程为前缀的人,他们都不算智氏的族人,只能够算是比较获得信任的成员。

因此为前提,智申说道:“赐‘程’地予程朔,使之重入家谱?”

讲功劳与苦劳,程朔比辅果要多得多,早在智跞时代就该恢复程氏这个小宗了。

奈何智跞过早病逝,后来智申接手家族统治又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以至于恢复程氏的事情一直被耽搁了下来。

现在,智宵想让程集担任“宾”去走程序?智氏并没有一个程氏,未被重新纳入家谱的程集显然身份不够,智申才会决定恢复程氏这个小宗。

对付恢复程氏为小宗这件事情?智宵自然没有意见。

从家族的角度来说,智氏统治的面积极大,确确实实需要增加核心族人的数量,免得太多家臣掌握实权,演变成一种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

在春秋时代,一个大家族分出小宗,一来是遵循《周礼》的开枝散叶程序,再来何尝不是地皮太大太广管不过来呢?

所以,不管是周王室一开始的大肆分封,或是后面家族分出小宗,无非就是设置多个行政区选个诸侯让他们各管各地,免得交通不便利,发生事情去禀告,等能够做主的人知晓,要去解决那件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已经激变,担忧应对不及时罢了。

春秋时代乃至于是长久的以后,统治者都是比较相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安置某地决策者肯定是选择他们,分封血亲诸侯的策略从西周开始,一直到满清才遭到终结。

满清与其他历朝历代都不相同,其他朝代管得再严都有选择封地让其就番,满清选择的是将阿哥留在京城。

任何一套体系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代出现了新的社会环境,再让新的体系得以实施,迈的步子太大极容易扯到蛋。

智宵很清楚一点,哪怕日后属于自己的国家建立,仍旧无法全面采取郡县制。

等待智宵有了自己的国家,顶多就是执行半分封和半郡县制,一样需要有宗亲坐镇某地。

“秦国为什么二世而亡?不就是步子迈得太大,始皇帝能够依靠威望压得住,不止秦二世扯了蛋,秦三世干脆就被腰斩,秦王朝也覆灭了啊!”智宵在等待程集过来。

在散发思绪的智宵知道仅是那样会显得很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