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君午站起来,有寺人走上去帮忙校正衣冠,随后迈步走出军帐。
众卿大夫按照卿位排序跟在晋君午后面,与站在外面的一众贵族会合,再各自登车。
自然会有人去通知各诸侯,让他们率众前往会盟台,其中包括通知吴国一方。
至于吴国君臣愿不愿意来?晋国这边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预案。
在晋国君臣来到会盟台之后,晋君午并没有立刻登顶。
进行会盟又私自率先登顶这种事情,仅是发生在齐国与鲁国的会盟。
当时的齐国纯粹就是欺负与埋汰鲁国,用实际行动展示不将鲁国当一回事,要不然不携手登顶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
那个时候,鲁定公看到齐国出动两千乘战车在会盟现场,鲁国这一边只有五百乘战车,默不吭声上去与齐君杵臼(齐景公)见面,也就是选择受辱了。
一同在场的孔丘直直悲叹礼崩乐坏,齐国实在是欺辱鲁国太甚,但也就只能悲叹,其它无法做更多。
得到通知的列国之君先后过来,来了就围到晋君午身边,各自见礼完毕也没有进行交谈,站在原地等候正式登台的那一刻。
沉默的诸侯肯定要注视周边,他们在看晋军的军容,判断晋国到底还行不行。
所以说,参加会盟的列国将本国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显得极其有必要。
哪怕是一种打肿脸撑胖子,起码是一种实力的展示,或许还能震慑到有敌意的诸侯国,免除掉一场战争的爆发。
大多数诸侯的目光一直在智氏的部队来回注视,他们一定是在脑子里评价智氏甲具的优劣。
什么铁是恶金,不堪用等等,随着智氏拿出成品投入战争,早没有诸侯会用过去的认知用在现如今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要么是加大投入在研究铁这种金属,不然就是期盼智氏什么时候将成品投放到市场,可惜的是研究几乎没有进展,智氏也没有向市场投放铁质武器或具装的商品。
齐君杵臼过来,与晋君午见礼之后,幸灾乐祸地问道:“吴国不入会盟之列?”
其余诸侯的注意力立刻被拉了回来。
站在一侧的智宵不止看到齐人在幸灾乐祸,看上去楚人幸灾乐祸更甚。
宋君栾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最终低叹一声没有开口说话。
要说最不希望再发生争霸战争的是哪个诸侯国,当属宋国无疑了。
以前郑国被晋国和楚国夹在中间,不止让郑国多次被迫选择站队,晋军与楚军的交战就是大多发生在郑国境内,郑国这个好好的一流强国被搞得成了二流。
要是晋国跟吴国展开争霸战争,变成了宋国被夹在中间,有郑国的悲惨例子在前,能不让宋国担惊受怕吗?
最重要是什么?有晋国和吴国双重在威胁楚国,可以让楚国不敢欺负宋国太甚,一旦晋国和吴国打起来,谁去制衡楚国,届时宋国不止要当夹气包的命运,更可能会独自面临楚国的威胁了。
“诸君?且与寡人登台。”晋君午招呼了一声。
齐君杵臼最先响应,甚至还动手拉着宋君栾,显得极为迫不及待。
晋君午本来已经在向前走,突然停下来又转身等候齐君杵臼与宋君栾,随后伸出手一副要执手并肩而行的姿态。
这是晋国要承认齐国、宋国可以之并列吗?不是的。
吴国不是要尥蹶子吗?纯粹是晋国有理由拉拢齐国与宋国,一块来对付吴国这位挑战者。
在晋君午、齐君杵臼与宋君栾并肩领前之下,其余诸侯按照梯次跟上。
当领前三位诸侯踏上会盟台第二层结构的台阶时,一阵阵鼓声突兀地从远处传来。
所有诸侯停下脚步,转身看向了战鼓声传来的方向,那里吴军营盘的辕门大开,不断有部队在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