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智宵在等,等着看看韩氏有什么样的反应。
韩不信的脸色一直在随着心情而出现变化,看上去很犹豫,也显得非常纠结。
韩氏在晋国有老好人的名声,但是他们能在晋国坐稳卿位家族的地位,怎么可能真的是老好人。
说难听点,晋国可以有老好人,问题在于到了韩氏的这种地位和体量,真的是老好人早被啃食干净。
人与人都是比较出来,家族也是一样。
韩氏只是相对于其他卿位家族表现得更温和一些,要说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族,怎么可能啊!
“上军佐,你看这事……”韩不信等了一小会,受不了现场的压抑气氛,侧着身躯询问智申了。
要不要发难啊?
发难的话,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尺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智申当然会发难,不发难就不配当一家之主。
只是,智申需要先了解智宵的想法,视线转到智宵的身上,想看出一点端倪。
坐在主位的晋君午满脸等着看戏的表情,心里呐喊:“快点躁动起来!愤怒,谩骂,开打!”
事实也是那样。
如果几个卿位家族和和睦睦,难受的只有晋君与公族,不止小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同时也找不到机会壮大自己,更不用说收权了。
魏侈很偶然地看到魏驹想说话,用眼神进行制止。
这件事情看似跟魏氏无关,可是真的无关吗?
到现如今,晋国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其余人或许不会受到影响,到了魏氏的地位与体量,牵扯到任何一个卿位家族,必然是息息相关。
魏氏应该关注,要不要表态,进行什么样的表态,看得是智氏或韩氏到底要怎么追究赵氏。
“这件事情可大可小,肯定要让赵氏因为诬蔑付出代价。”
“凭借这件事情展开对赵氏的攻打?没有到那种程度。”
“如果真的对赵氏开打,魏氏一定会阻止。”
“现如今,智氏和魏氏很难得才目标一致,不能轻易去打破。”
“再则说,韩氏根本不想打。”
“我家以被诬蔑为理由向赵氏开战,只会让魏氏和韩氏认定我家过于霸道,极可能又要让我家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为什么说身份地位越高,遭遇到的就没有一件小事呢?
不是说某人地位太高,很难去碰到小事情。纯粹是因为地位太高的关系,任何的表态都将影响到一大批人,随便一句话可以改变不知道多少人的生活状态。
打个比方。
某大官喜欢自己栽种蔬菜,搞到高官正事不去做,很殷勤地每天主动来给大官的菜园子除草松土。
难道是那高官喜欢除草或松土吗?并不是。
说白了就是权势就那么香,有意或无意都将辐射出去,演变成一种“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上有所恶,下亦从之”的效应,进而再改变或影响到不知道多少人的命运。
智宵暂时拿捏不准应该怎么来处罚赵氏的诬蔑,相信赵鞅是一个聪明又果断的人,很快赵鞅会自己认罚的。
大殿里面的人,他们都有自己注意的目标,赵鞅也不例外。
如果说韩不信表达出对智申的马首是瞻,顺位的魏侈也是在观察智申的态度。
魏驹和韩庚则是频频看向智宵,再对赵鞅进行观察。
智宵知道有哪些人在关注自己,其中就包括了赵鞅这位赵氏之主。
有一句话说得没错:最了解自己的未必是自己或盟友,敌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来了解自己,极可能敌人对自己的了解才显得更为真实。
赵鞅从智宵第一次率军击败诸侯联军之后,不敢忽视智宵的存在,一直以来都在收集智宵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解读与研究,想要了解智宵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其它方面暂时不提,赵鞅很清楚智宵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