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熵提出的想法让所有人震惊不已。
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开始研发并使用带定位功能的炮弹,应用于榴弹炮和迫击炮等多种装备上。
这类炮弹比传统的更为精准,大幅提升了火力部队的攻击力。
最初它们采用半主动激光引导模式,发射前需要观察员携带特定设备去前线建立观测点并与大后方保持联系。
通过无线电指挥从远处发射炮弹,并使用激光照射标靶使得空中飞行的炮弹找到攻击对象。
这种设计允许打击移动中的敌人。
到了今天这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足以令炮弹自行寻找并锁定攻击目标,随时根据对方行动调整轨道以保证命中率。
然而这样的制导炮弹体积一般偏大,每辆车所装载的数量有限。
相比之下万发炮需要短时间内大量发射。
假如所有炮弹都要安装追踪装置,其型号规格必然增大。
数量这么多,存放就成了问题!最重要的是资金消耗太大。
尽管景熵说这个时候不必过分担忧开支,但是考虑到其独特的密集性特征,如果一点预算都不管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以为他会建议把所有炮弹都变成跟踪式武器呢。
景熵摇了摇头说:“即便每颗炮弹都具备精确制导功能,拦截效率未必会大幅提升。
因为假使来袭威胁不够密集的话,所有的火力会集中打击少数几个小目标导致极大的浪费。
倒不如转换思维方式,尝试一种名为母子定位炮弹的方案。”
大家听了之后都露出不解的表情。
一时间还没有搞清楚所谓的母子跟踪弹具体含义是什么。
景熵解释说:“所谓‘母子’概念的定位追击炮,指的是该类型依然拥有精确追踪特性。
可以稳定锁定并持续修正直至碰撞爆炸或摧毁预定物体……”
而追踪敌人火力目标的主要武器就是母弹,母弹里还能装载一些子炮弹。
当母弹接近敌方火力点到一定距离时,就会开始分解,释放出许多子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