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轧钢厂对社会的贡献1

“驾——”

拿着马鞭赶着马车的葛蛋有些兴奋。因为上次去县城对他来说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作为村里的破落户,去年冬天都穷到偷吃老张家的四只兔子来度日。但是今年在村民互助小组里,他不光靠劳动还清了老张家的四只兔子钱,还给自己存下了好几百斤的粮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葛蛋光棍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么多粮食,自己吃是肯定吃不完的。他也拿了八十斤粮食出来卖。准备换点钱在县城里买块好看的布。然后让镇上的裁缝给自己做件衣裳。

自己这衣裳补丁叠补丁的,都看不出穿的是补丁还是衣服了。

李家村距离县城差不多十八公里,马车走走歇歇,差不多花了三个小时才走到。他们出发的时候天都没亮,走到县城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了。

寿县县城也苏醒过来,充满了活力。

“阜阳大馍!好吃顶饱的阜阳大馍!”

“小刀面一小刀面一热腾腾的小刀面!”

“豆腐脑一新鲜的豆腐脑——”

此时不过早上七点来钟不到八点,县城街边的早点摊还未散去。虽然早点摊上卖的都是一些简单的面食,但是热腾腾的食物香味还是勾的人馋虫大动。

尤其是三人天光不亮就起来赶了三个小时的路,早上起床就囫囵吃了点东西,肚子里早就饿了。

“支书,那边有炸油条的!”葛蛋看着路边炸油条的摊子,他口水直流。因为炸货这种东西在村子里是很难吃到的。

一般人家谁舍得用一大锅油来炸东西吃啊。村子里也没早点摊子,更不会有人做炸油条了。

想吃炸油条这种东西,最近都要跑去镇上。镇上没有就要去乡里,乡里没有就只能去县里吃了。

李抗日没好气的拍了一把葛蛋的脑袋瓜子:“你怀里不是揣着一张饼吗?你就卖八十斤粮食,还没换成钱呢,你就惦记着花上了?”

“嘿嘿,嘿嘿。”葛蛋讨好的笑着:“那不是村里大伙说了嘛,咱们仨跑这一趟也是辛苦的。咱们又是要卖粮食,还要给乡亲们采购一些县里的年货。村里包咱们两顿饭嘛。嘿嘿。”

旁边的种田好手李贵瞧不起葛蛋这样,他说道:“咱们来时都说好了,这是辛苦费。算咱们每人五毛钱,你要是不吃,你就能拿着五毛钱带回去。你带了饼了,你吃口饼不就行了,还这馋呢?五毛钱带回去不好吗?”

这每人五毛钱的辛苦钱是由卖粮食的村民集体分摊的,每户人家算不到多少,想一想省去的麻烦,大家都觉得值。

就在李贵教育葛蛋要省钱呢,一个骑着自行车穿着蓝色工装的男人停在了油条摊子前。

“师傅,拿两根油条,在打一碗豆腐脑。”男人要了两根油条,又从旁边摊子买了一碗豆腐脑。在不少人艳羡的目光中坐在了矮脚板凳上吃起了他的早餐。

坐在马车上的葛蛋羡慕得两眼放光了。

“一顿饭吃两根油条!还能再吃一碗豆腐脑?这是人过的日子?这王母娘娘过生日也不过如此啊!”葛蛋喃喃道。

“支书,你看那崭新的自行车。比咱们村里那台自行车漂亮多了!”

李抗日给了葛蛋一个白眼,村里那台自行车都是那年月的事情了。那都是当年小鬼子搞便衣的时候给便衣队配的自行车。算起来都他妈快十年了。

李抗日为了村里能有个像样的交通工具,自己从镇上搞来工具和零件,活生生修了两个月才把那玩意儿修到能骑。 但那也是除了铃铛不响,全车哪儿哪儿都响的垃圾货。

和眼前这辆崭新的自行车完全没法比。 葛蛋羡慕地看着骑着自行车,一顿饭能干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的人。不光他羡慕,李贵也羡慕。周围的老百姓很多都羡慕。

葛蛋忍不住问道:“支书,这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