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北市、西张县、李家村。
今年李家村的村民非常高兴开心,为什么?因为去年一年时间,村支书李抗日带着村民搞得村民互助小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在村民小组的互助下,尤其是擅长种田的几名老农的指点下,全村小麦亩产达到了顶格的三百斤每亩。
割麦割麦不过三百。这是自古流传的谚语。小麦亩产三百斤已经是人们不敢相信的数字了。
因为当时麦种的质量不行,同时化肥也跟不上,以及没有更加科学的田间管理等等。
而李抗日组建村民互助小组之后,可以把全村的力凝成一块使,人多力量大真的不是说说的。
李家村平均每人三亩耕地。村里的成年男性和相对健壮的女性都被安排做了不同的体力活。
一部分去后山将晚清时期修建的水坝重新修复,一部分人被安排种田,还有一部分人负责平整村里的土地。
老人和小孩以及相对体弱的男女也被动员起来,全村饲养的安哥拉长毛兔被集中起来一起管理养殖。由最擅长养殖的李梅花带着,搞集体化养殖。
当然,这一年来不是没有出过问题。相反,问题很多,多到李抗日脑袋都要炸掉的那种。
首先就是农田工分计算问题。虽然说有自报公议制度,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小组想要偷奸耍滑。
李抗日不得不将小组经常性打乱,甚至故意把关系不好的人安排进一个小组。这样让那些喜欢乱打分的人吃上几次亏,他们才老实。
还有就是有人觉得加入小组后亏了,总觉得还是种自家的地才放心。对于这类人李抗日也不拦着。小组来去自由。
但是那之后李抗日学了一个乖,那就是小组可以随便出,但是不能随便进了。不然根本无法管理,人的一些短视思想会促使他们只想在有好处的时候进来,没好处的时候出去。
审核卡严了之后,原本有是十七家退出了互助小组后又后悔的家庭想要加进来。李抗日却拦着了,没让他们进。
反正今年是不行了,想要进等明年吧。
还有就是集体化养殖安哥拉长毛兔也遇到了问题,大量养殖兔子容易生病。当时李抗日踩着村里最高级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风驰电掣的跑去县里的农技站。
在农技员下班前一秒抓了他的壮丁,好说歹说,半请半绑的把他从县里带回村里。农技员给兔子用了些兽用的青霉素才算是治好,没让这一大群兔子染上瘟病,导致村里血本无归。
农技员当时还嘀咕:“你们还真是运气好。咱国家的青霉素刚好在今年大规模铺开,这兽用青霉素的药还是上个星期才配发到县里。要是早一点,我还真的只能用土法子碰碰运气,也不知道能不能治得好。”
当时李抗日在一旁搭茬:“是啊,是啊。运气好,这也是咱国家一点点强了嘛。都说了嘛,有国才有家嘛。技术员,您肩膀没事吧。”
农技员抬了抬之前因为李抗日半绑半请而扭到的肩膀,他没好气的说:“痛!”
李抗日一拍大腿:“鸡蛋,扭伤了鸡蛋最管用。那个谁,老四家媳妇去我家拿仨鸡蛋。再去火根那儿弄些他自个儿酿的地瓜烧。我给技术员赔罪。”
反正1951年对李抗日来说就是风风雨雨的过了一年,各种罪没少受,各种埋怨没少挨。但是最后的成果是喜人的。
小麦亩产达到三百斤,这不仅仅是有农业技术的指导。更是因为集体饲养安格拉长毛兔,剪毛卖钱后经过集体同意,把一部分卖毛的钱拿去多买了一些化肥,这才有了这样的好成果。
在交完农业税后,每家每户的余粮都比去年增长了不少。如果按照平均值来算的话,平均每家每户的粮食收成都增加了30%。
这对李家村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般的增长。要是在民国多收个三五斗是个坏事。但是在新中国,多收个三五斗,那农民是能放进自家粮仓的。
而且更加可喜的是今年不光粮食多收了,后山的水坝也修好了,村里的路平整的差不多了。明年的日子能过的更好了。
粮食多了,一些家里人口少的农民就想着能不能卖掉点粮食换成钱。因为农村没多少现金收入。
现在眼瞅着要过年了,卖些粮食换成钱,再把最后一茬兔毛卖了。今年李家村可以过一个肥年了。
往日里村民要卖粮食也都是个麻烦。因为各家各户单独卖,当真是量小又费事。现在好了,套上马车,村支书李抗日带上种粮好手李贵和从前村里的破落户葛蛋一起出门,三个人就能把全村的粮食都帮着卖了。最后李抗日再把钱分给大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