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当年的悬案

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赵昭婷这样说道:“海韬啊,以前,我的头脑,太简单了。看人看事,时常就是非黑即白的。如今想来,那可是要误事的啊!嗯,此刻想来,还有点后怕。”

徐海韬面带微笑,鼓励道:“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又有谁能够未卜先知呢?昭婷啊,就算是现在想明白了,也为时未晚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啊,为时未晚,为时未晚……”赵昭婷说着,轻轻推了对方一把。

两人边走边说着,对于时局的了解,也就更为深入了。

赵昭婷暗自寻思道:经过好几个月的努力,到目前为止,一个大的轮廓,大致上是勾画出来了。不过,这样的一幅画,要想真正呈现出来,还是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的。嗯,我们想到了“里应外合”这个词语。确实,由于两江总督过于强势,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单凭本城、本省的力量,拿不下总督府的话,自然就要考虑一下外援了。

是啊,此时此刻,也应该未雨绸缪了。

这样的一条路线,最好要稍稍隐蔽一点,不要轻易被敌手发现,要不然,那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当然,也不要过于偏远,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到时候,救兵如救火,对于援兵的救援路线,也是要通盘考虑一下的了。这光复大业嘛,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哦,很快就要来到朱雀桥了,这下一步,又该到哪儿去呢?

此前一段时间,对于当年震惊一时的刺马案,我又多了不少了解。对于这样的一个案子,要还原最初的真相,已经是极为困难的了。甚至,也是不可能的了。首先,曾文正早已过世。而那个老太后,也在将近两年之前,撒手归西了。也就是说,所谓死无对证,既然当事人都不在世间了,那么,给后人留下的,就只是一团又一团的迷雾了。

而且,这两个当事人,即便是临终之前的几天之内,头脑依然是很清醒的。既然是这样,他们为何都绝口不提此事呢?

大致说来,曾文正去世在前。当时,老太后权势熏天,因此,如果在那种时候开口,对于自己的家族和部属,不啻于灭顶之灾!因此,把这样的一个秘密带到地下,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吧?而他的家族和部属呢,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了:主人都不说的话语,我们又何必再饶舌呢?

至于老太后,她心中所想的,主要还是所谓的宗庙社稷。当初,八国联军攻破京城的时候,那些封疆大吏、各地诸侯,都在做些什么呢?如果说,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似乎勉强也说得过去。只是,联军又没有长翅膀,他们先是在海边登陆。这一路打过来,都是需要时间的!这样的一段时间内,各路诸侯都在做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