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武则天:为啥我没有卫霍!

但武则天发掘出来的这些文臣和武将,对于这个规模庞大的帝国而言,着实是太少啦。

大家应该还记得青鸟之前提过的,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在理政方面,一直执行的是打压世家门阀,着力选拔寒门士族的方针。

大伙应该还记得青鸟之前讲过的,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在理政这块儿,一直搞的都是打压那些个世家门阀,卯足了劲选拔寒门士族的套路。

但是呢,人才的培养可不是短短十几年就能搞定的事儿。

虽说武则天弄了武举,选拔出了一批武将,可这批武将当个战将还算凑合,要当军事统帅那就有点不够格啦。

像王孝杰、张仁愿、唐休璟这类的,那都是家里稍微有点根基,所以对兵法还能稍微融会贯通一下。

尤其是张仁愿,那更是自身天赋非凡,这才能够出将入相哟!

那这时候可能就有人要问啦,那武则天为啥不用李治选拔的人才呢?

比如说薛仁贵的儿子薛讷,那可是相当出色的将领啊。

那这儿可能就真得说道说道武则天这疑心重得很的性子啦!

武则天在位那阵子,除了自己提拔的那些心腹大将,基本上不愿意让旁人沾兵权。

当然啦,这说不定也是徐敬业谋反给扎下的一根刺。

所以在武则天当政的这一朝,武则天既不想用那些世家门阀的子弟当将领,也不肯用唐太宗、唐高宗留下来的勋贵子弟当将领,这就致使她手下的大将只能忙得团团转,甚至可以说,对于帝国如此庞大的边防线而言,将领数量已经远远不够,从而导致边防状况糟糕透顶。

但是呢,由于那边防线长得离谱,尽管武则天一门心思想要让帝国重振雄风,可她手里还真就没什么可用之人。

这个问题最关键或者说最扎眼的表现,恰恰就在公元 693 年冒出来喽。

公元 693 年十二月,后突厥那默啜可汗进犯灵州。

转过年来的春天,武则天任命薛怀义当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内史李昭德当行军长史,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当司马,率领朔方道总管契苾明、雁门道总管王孝杰、威化道总管李多祚、丰安道总管陈令英、瀚海道总管田扬名等等,总共十八位将军出兵塞外去征讨后突厥,结果没见着突厥军队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