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时空
刘邦看着裴炎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他拍着大腿,情绪激动地说道:“没想这世上居然还有人比乃公更无赖,我和项羽乃是生死之战,故而背弃了鸿沟之约。但这突厥已然归附,这君臣二人潦草杀害,恐怕突厥不会在相信唐朝君臣的信誉了。”
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失望:“为君者当一言九鼎,当日项羽便是朝令夕改,故而部下离心,这李治也算的上是有为之君,为何军事上如此潦草行事。”
萧何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轻声道:“恐怕这李治也是长于深宫,故而对军事没有经验。”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的脸色因为愤怒而变得通红,他看着画面上李治的行为,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他站起身来,声音洪亮而充满威严:“小儿无智,国家朝廷万事都讲诚信为主,若无诚信,万邦怎能诚服,百姓焉能相信君王。”
李渊则在一旁,他的声音朗朗响起,带着一丝讽刺:“难怪这青鸟说这是李治的问题,她说的不错,你看看你的这个儿子,自幼在你身边长大,却如此无状,可见你培养孩子的能力没我强。”
李世民听到父亲的讽刺,脸上的表情变得复杂,他漠然无语,心中充满了矛盾和自责。
······
【漠北的局势在唐高宗的时候就已经糟糕成那样了,那武则天登基之后,情况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尤其是武则天登基的岁数太大了,实际上除了那么几个朝臣,她差不多都是靠着权谋手段来平衡朝堂的。
大伙从上面的记载里应该也瞧出点儿苗头了,那就是在武则天这一朝,出征的大将里头能力强、表现出众的,得数王孝杰了。
但实际上除了王孝杰以外,武则天挖掘出来的大将还有像唐休璟、张仁愿这类的,其中尤其是张仁愿,那更是能担当大任的重臣大将。
张仁愿在公元 707 年被封为朔方道大总管,统率大军抵御突厥。
第二年他就修筑了中、西、东三座受降城,在黄河的北边向北拓展土地三百多里,设置锋侯 1800 个,以此来防御突厥。
打那以后,突厥不敢轻易进犯朔方,这地方得以安宁,镇守的兵力也因此减少了好几万人,每年为国家节省了好几亿的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