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蛰伏(二)

“那李自成狡诈得如同狐狸一般,其所作所为更是诡异多变,让人难以捉摸!所以我们务必要想方设法截断他的退路,绝对不能够让他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说话间,洪承畴伸出右手食指,用力地在地图上划过一道长长的线条,他的语气斩钉截铁,没有半分犹豫。

就在此时,洪承畴又迅速提笔写下一封檄文,紧急调遣总兵左光先带领所部人马火速进驻汉中府。

不仅如此,在阶州、徽州、文县还有略阳等地,洪承畴均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精心的布局安排,有条不紊地部署着大量的兵力,企图将起义军的所有退路全部严密地封锁起来。

刹那之间,原本平静的局面被打破,大批的官军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气势汹汹地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朝着四川边境疯狂地汇聚涌来。

七月十三这一天,太阳高悬天空,无情地释放着它的炽热光芒,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一般。

空气中弥漫着滚滚热浪,让人感到酷热难耐,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就在这样的炎炎烈日下,马科和贺人龙率领的官军与李自成领导的义军在四川广元这片土地上不期而遇。

双方军队如同两股汹涌澎湃的洪流,瞬间碰撞在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就此拉开帷幕。

战场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如同一层厚重的黄纱笼罩着整个战场。

喊杀声响彻云霄,犹如阵阵惊雷在空中炸裂开来,震撼人心。

士兵们的厮杀声、兵器相交的撞击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悲壮的战争交响曲。

只见李自成身骑一匹枣红色的高大骏马,宛如一道闪电般率先冲入敌阵。

他手中那把寒光闪闪的大刀上下翻飞,舞动得呼呼作响,犹如猛虎下山,气势威猛无比。

每一刀挥出,都带着凌厉的劲风,让敌人胆寒心惊。

李自成的眼神坚定而决绝,透露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决心。

他声嘶力竭地高呼道:“弟兄们,今日乃是我们生死存亡之刻!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一个!为了活下去,为了我们的理想,跟他们拼了!”

他的呼喊声激励着身边的义军将士们,大家纷纷舍生忘死地冲向敌军,奋勇杀敌。

然而,尽管义军战士们个个英勇无畏,但面对训练有素且兵力占据优势的官军,他们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官军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严密的战术配合,一次次击退了义军的进攻。

此时,远在后方的四川巡抚傅宗龙得知前方战事吃紧,心中焦急万分。

他深知一旦义军突破防线,长驱直入成都平原,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他当机立断,迅速调集四川境内的所有官军,并亲自带领从云南调来的精锐部队,火速赶赴前线,支援正在苦战的陕西官军,企图对义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八月初五,双方在南江县境再度交锋。这一战战况惨烈,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义军兵力悬殊,虽浴血奋战,终究难以抵挡官军攻势,寡不敌众,只能且战且退,最终夺路北逃。

战后战场上,横七竖八躺满士卒尸体,鲜血染红土地,散发着刺鼻血腥气息。

李自成望着眼前惨状,心中悲痛万分,犹如刀绞,但他深知此刻绝不能退缩放弃。

十六日,义军抵达陕西城固县境,打算渡汉水,取道石泉、兴安前往湖广、河南。

李自成伫立汉水岸边,望着滚滚江水,心中焦急万分。

他深知,只要渡过江,就能暂时摆脱官军追击。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义军渡河时,左光先部官军突然杀出,喊杀声震天。

义军毫无防备,瞬间陷入混乱,不少人被卷入江水中,葬身鱼腹。

李自成心急如焚,挥舞大刀,在亲兵拼死护卫下,才艰难突出重围。

经此一役,李自成的义军元气大伤,仅剩下一千四五百人,士卒们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六队头目祁总管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片衰败惨状。

曾经热闹的营地如今变得一片死寂,满地都是残垣断壁和烧焦的痕迹。

士兵们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有的已经死去多时,有的还在痛苦地呻吟着。

祁总管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一种深深的绝望感涌上心头。

他感到自己多年来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在这心灰意冷之际,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领着剩下的六百多名部下向敌军将领左光先投降。

而另一边,李自成站在不远处,眼睁睁地看着祁总管带着人离去的背影。

他的心情异常复杂,愤怒与无奈交织在一起。

愤怒的是祁总管竟然如此轻易就放弃了抵抗,背叛了他们共同的理想;

无奈的则是他清楚地知道,经过连番激战,自己这边的力量已经越来越薄弱,面对强大的敌人实在难以抗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尽管形势如此严峻,李自成并没有选择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