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什么才是弑君的正确方式?

智宵去而复返当然是想从晋君午这里问出一点什么。

如果翻开史书会发现一个事实,大多数开创出伟业的人,他们基本都有多疑的毛病。

对于当权者来说,多疑其实不是什么负面的毛病,只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戒备罢了。

当然,君主多疑对臣下显得很致命,害怕做了点什么引起君王误会,自己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被嘎了。

有一个天大的真理,小破球离开谁都会继续自转。

社会之所以是社会,便是由多数人构成,而对君主来说的话,人才永远不会缺少,只是等着被挖掘,发现威胁不清除才是傻子。

君主干掉了某位臣子,有得是填补的人,对于多数人来讲只是一场新的盛宴开席罢了。

所以说,封建王朝的时代,君主万万年,臣子万万死,真不是一句纯粹的口号。

“今次谈话,望君上不对外言。”智宵用这句话作为结尾。

其实,智宵还没有完全问完,只是得知韩庚已经入宫,明显不适合再问话了。

晋君午看着转身要离去的智宵,带着期盼问道:“寡人能否安享晚年?”

智宵头也不回,脚步没有停止,话音从嘴巴传了出来:“我家非赵氏,绝无担负弑君罪名可能。”

这绝对不是假话。

如果非要弑君的话,智宵多傻才会亲自动手,或是派智氏的人来杀?

正确的弑君方式该是怎么样?国君不能在智氏的庇护下被杀,给予某人或某个家族承诺,让他们甘愿背负弑君骂名来杀。

赵氏的弑君过程是怎么回事呢?赵盾遭遇威胁出逃,他的弟弟赵穿率领武士闯宫杀死晋灵公,随后赵穿追回了还没有离开国境的赵盾。

赵盾回到权力中心后得知史官董狐记录自己弑君,非常委屈地辩护说:“我逃也!”

董狐的回答是:“卿为中军将,足未离晋土,印玺仍旧在腰。”

什么意思?

翻译过来就是,董狐认为赵盾根本没有逃亡该有的样子,不过是欲盖弥彰之下的做戏,尤其是杀死晋灵公的人是赵穿,赵盾浑身是嘴也无法否认弑君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