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艰难求存

智氏已经不可能再答应庇护卫国,关于这点哪怕卫蒯聩不懂,没有道理端木赐看不出来。

既然智氏不会再庇护卫国,卫蒯聩再来找智氏,难道能够开出比魏氏、韩氏、赵氏灭掉卫国之后,智氏得到卫国半数人口更高的价码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则说了,即便卫国能开出更高的条件,智氏答应魏氏和韩氏又反悔,失去信誉不说,卫国给的价码还能让智氏与魏氏、韩氏、赵氏开战?

“如今,卫国存亡所取决乃是卫国可否坚守都城。”智宵多点了一句话。

郑国为什么能够迫使魏氏放弃入侵?原因在于魏氏在攻打郑国期间,面对一座座难以攻打的城池,付出了与收益不对等的伤亡代价。

所以是,郑国成功证明自己脑袋壳够硬,后面再用服软的方式给了魏氏台阶,认为伤不起的魏氏获得递上来的台阶选择了暂时放弃。

讲邦交灵活性,能够跟郑国相比的也就宋国,两个国家都是身处四战之地,并且有相似的遭遇,邦交手段再差一些,国祚早就无法存续了。

“子瑕可迁徙口众,我家自可使之安置秦地?”智宵说道。

如果弥氏没有得到智氏的收留,弥子瑕会像那些失去的封地的贵族那般,就此以后成为空有大夫爵的落魄贵族,子孙后代能不能再次崛起,要看弥子瑕给他们留了什么知识传承。

弥子瑕要是接受智宵的好意,弥氏也就等同于回归晋国,家族此后成为智氏的附庸,弥子瑕以智氏家臣的身份得到任用。

这种待遇其实不差,远比失去封地和属民之后,彻底破败下去要幸运了许多。

要不是弥子瑕早早投效,几次在关键时刻给智氏透露消息,还无法获得这种待遇。

晋国当前成为卿位家族附庸的那些家族,等待卿位家族转身立国,他们就是第一代从龙之臣,好些家族一样是得到世禄世卿的待遇。

两人正聊着,智宵得到了智申的召唤。

智宵过去的时候,看到卫蒯聩和端木赐站在一处拐弯走廊,互相行礼没有交谈,往走廊继续走一段距离,进入智申所处的室内。

“卫公子所言,只留‘帝丘(濮阳)’一城,余下皆尽割舍,换取卫国国祚不亡。”智申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将会谈的结果。

智宵屈膝跪坐而下,很是感慨地说道:“乃是决绝之人啊!”

这个主意一定不是卫蒯聩自己想出来。

哪怕不是卫蒯聩自己想出来,能够同意那种建议,真真是需要有大魄力。

智宵提起了其它的事情,说道:“定是端木赐建言。如此说来,此人不日将往鲁出仕?”

端木赐的那个建议对吗?

卫国正在遭到魏氏、韩氏和赵氏的联合攻打,困守“濮阳(帝丘)”一年多,齐国内乱无法干涉,宋国或鲁国才不敢惹怒魏氏、韩氏或赵氏,看着没有任何反攻的希望,乃至于一旦城破就要亡国。

端木赐敢提出那个建议,并且想借智氏跟魏氏、韩氏、赵氏交涉,不是怕魏氏、韩氏或赵氏不答应,纯粹是卖人情给智氏。

魏氏、韩氏和赵氏不用再损耗兵力,只是留下一座城池给卫国,其余城池不用攻打就能获得。

只剩下一座城池的卫国,几乎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性,国祚即便存续也是苟延残喘罢了。

那么,魏氏、韩氏和赵氏为什么不答应呢?

而端木赐之所以认为应该让智氏介入,无非就是为卫国重新取得安全保障,也就是获得智氏的担保,后面继续享受来自智氏的庇护。

在这个过程中,智氏会欠卫国的人情,也欠了提议的端木赐人情,同时从魏氏、韩氏、赵氏赚取人情,对于端木赐来说不止是一箭双雕,完全是一箭好几雕。

也就是说,端木赐保住了面临灭国危机的卫国,再让卫国君臣以及智氏、魏氏、韩氏、赵氏都欠了端木赐的人情。

智宵问道:“父亲之意如何?”

智申反问道:“宵以为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