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超级大的动作

“现在变成了我。”

“我着实没有必要再因为前世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情便是了。”

这一刻,智宵好些事情得到释怀,看着智申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得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要轻松。

一天过去。

新的一天到来。

因为魏侈提议召集诸侯会盟,众卿大夫肯定要再次汇聚宫城,商讨相关的事宜。

小主,

这一次,智氏父子最晚抵达宫城,他俩来之前其余人已经在场了。

智宵在殿外并没有听到里面有说话声,步入大殿之后一一看过去,发现就坐的众人都显得比较沉闷。

“方才闲谈,话及如何出兵一事,正卿言告若是出兵,赵氏至多出两‘师’之兵。”魏驹在给智宵讲殿内为什么显得沉闷的原因。

两个“师”的兵力吗?也就是两百乘战车,包括战车组成员在内一共一万五千名士兵。

智宵低声说道:“以赵氏当今情况,出两‘师’兵力,确实乃是赵氏能及。”

并不是赵氏举族上下只有两个“师”的兵力了。

赵鞅先前不是在家族内部进行改革了吗?他们要是全力动员,拉出两个满编军团的兵力不在话下。

只不过,那两个军团里面超过七成会是农夫或奴隶,战斗力根本没有保障。

晋国邀请诸侯会盟一起组成联军攻打中山国,拉农夫和奴隶凑数不是丢人现眼吗?

再则,智氏、魏氏、韩氏不可能允许赵氏拉农夫或奴隶组建部队应征纳赋,不是在做什么刁难,怕的是那种队友会拖累到自己。

晋国可是有相关的文明规定,严格到规定纳赋时每一个家族出动多少“士”、“徒”或“羡”,包括必须有多少披甲者,手里的武器质量等等。

武德充沛的晋国从来就没有拉未经训练的人凑数的先例,更别说拿奴隶当士兵纳赋这种事情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晋国显得很困难,当时的众卿大夫宁愿带未满编的军团出征,打的还是劲敌楚国。

这是晋国权贵的强迫症之一,他们更加明白的是兵在精而不在多,深切知道乌合之众再怎么多也不堪用。

智宵有点回过味来,心想:“刚才是谁要求四个军团一块出动的?”

如果仅是出动一个或两个军团,到底应该是由哪些军团出征?

与诸侯会盟再组成联军这种事情,无可能让中军缺席的嘛。

中军是一定会出征,再加上哪一个,不是四个军团齐出动,就要好好想想谁吃亏谁占便宜的事情了。

现在的卿位排序是:中军将赵鞅,中军佐韩不信;上军将魏侈,上军佐智申;下军将智宵,下军佐魏驹;新军将韩庚,新军佐赵毋恤。

一定会有中军,等于说赵氏与韩氏肯定要出兵。

再出动上军当然最好,四个家族也就一块齐活了。

关键问题在于什么?中军和上军出动,国内就剩下一批小年轻,老一辈肯定不想看到那种情况啊!

可是,出动新军就是韩氏最为吃亏,最占便宜的成了智氏;选择出动下军又不是赵鞅所愿意接受,要不然中军搭配下军就显得很合适。

智宵主动问道:“新军佐现如今在‘鲜虞’城,正卿可决定何时宣战?”

魏驹脸色怪怪地说道:“赵氏方与狄人联姻,随即带兵讨伐,实属……”

后面的话没说,意思却是很明显。

用三个字来说,大概就是:造孽啊!

众卿大夫到齐,作为正卿的赵鞅理应挑起话头,提到邀请诸侯到“任(商任)”进行会盟,同时提前告知诸侯应该带多少兵力前往会盟,会盟完毕直接兵发中山国。

那个“任”在“邯郸”北部,很是靠近大河上主干道。

当地属于一马平川的地形,有足够的空间汇聚大军,并且除了在大河边上之外,离鸡泽也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