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赵氏当前极度虚弱。
如果是保守或软弱一些的人来当赵氏之主,可能会选择一系列的蛰伏,想依靠慢慢发育的方式重新强大起来。
赵鞅不一样,以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类似赵鞅这种人会更喜欢冒险,必然因为赵氏处在虚弱状态,才会更想频繁发动国战,再凭借占据元戎之位的权柄进行获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外一条,晋国会对齐国一再执行绥靖政策,独独不会对楚国有任何的放松警惕。
怎么说呢?晋国对楚国的态度,等于老美对毛子的态度,不管看上去再怎么虚弱,总之就是视为一生之敌,没事都要搞事,何况有一方真的在搞事。
之前楚国吞并陈国和占领蔡国的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晋国内部属于一团糟,导致智跞想干涉已经是为时已晚。
目下,智宵要将楚国即将出兵蛮氏的消息爆出来,楚国还没有真正对蛮氏展开行动,晋国内部暗地里虽然矛盾多多,但是表面上看去晋国显得风平浪静。
一旦晋国在传楚国要对蛮氏动手的消息,担任元戎的赵鞅视若无睹,最后楚国真的出兵攻打蛮氏,结果晋国没有丝毫作为,不提赵鞅的职位会不会被撸掉,一系列潜藏的矛盾必将爆发出来,并且不会再有谁站到赵氏这一边。
“用楚国对蛮氏用兵的事件来逼赵鞅,不管动或不动,反正对我皆是得利。”智宵这句话只会在心里想想,说出来会显得老奸巨猾,有损个人的形象。
在夏季上旬到来之前,秦国再次派人来到“梁”城。
之前是智宵不在,双方只约定了见面的地点,无法将会面时间确认下来。
作为使者过来的人叫秦卫,听其进行自我介绍,祖上还是晋国的贵族,无奈之下西迁到秦国发展。
智宵听后,假装好奇地问道:“祖上何人啊?”
秦卫答道:“董武。”
一个名字而已,还不是什么太出名的人物,智宵能知道是谁就有鬼了。
只不过,秦卫说了“董”这个前缀。
有前缀就好追溯,不就是董氏嘛。
智宵在脑海里搜罗了一系列晋国的历史,找到了董氏在晋国除名的片段。
晋国有过好多个董氏,一开始是耿国的贵族,后来就是晋国的贵族,最后一家则是属于晋国公族。这一个以董为氏的晋国公族在晋厉公时期,他们因为其余家族围攻郤氏,很不幸地受了鱼池之殃,最终在晋国除名。
“如此说来,你家往秦国已有一百一十余年。”智宵随口搭了一句话。
至于祖上是董氏,目下变成秦氏,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在之前,智果还是智氏,现在变成了辅氏,证明“氏”换来换去挺正常。
不正常的地方在于秦卫以“秦”为氏,只说明秦卫的家族没有正经得到封地,称呼“秦卫”的意思是:一个来自秦国的人,他的名叫卫。
秦卫着实没有想到只是普通的介绍来历,能够与智宵扯那么多不相关的事情,可以让晋国卿大夫知晓自己的来历,内心里多少是觉得荣幸的。
“说罢。”智宵神情转为严肃,问道:“秦国何人与我会面?”
秦卫收敛起笑意,行礼说道:“乃是公子昂。”
谁?
智宵不知道公子昂是谁,只知道一定是秦国的公族。
有公子这个前缀,说白了就一定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后裔,不过并非一定是当代国君的子嗣,也就是公子的公子的公子……一直套娃下去,国君的孙子则一定以“公孙”为前缀。
秦卫懂得察言观色,看到智宵愣住,解释道:“乃是寡君第七子。”
啊呀!
那公子昂就是一个不尴不尬的身份,证明自身的能力不俗,才能够获得负责与智宵见面会谈的任务。
会面的地点由秦国定。
什么时候见面变成智宵来定。
智宵没有立刻定下双方会见的时间,又开始与秦卫闲扯起来。
由于之前智宵提到了秦氏的先祖过往,继续闲扯倒是不显得突兀,也逼得秦卫不能完全不回答一些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