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应该还没有察觉到智宵想要将之消灭,他们只是预判到接下来会与晋国发生交锋。
毕竟,有好些小国的国祚仍旧在被延续。这些小国属于国小民寡,全国动员不知道有没有能力拉出三千的部队,他国想要将之灭亡,真的不用付出多少损失。
连小国的国祚都能得到延续,说明礼制起码还在被执行,必然会对世人起到麻痹作用。
当然了,并非没有诸侯国灭亡,应该说被灭掉的诸侯国还不少,只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春秋早期。
历史进入春秋中期之后,诸夏体系的兼并开始减少,近期楚国灭掉陈国起到的影响很大,只是要说让列国升起多少警惕心则是未必。
当前阶段的秦国虽然实力不强,可是并非什么小国。
从势力范围来说,秦国东西横跨将近九百公里,南北跨度约是四百公里,总疆域范围应该有个三十二万平方公里?
尽管秦国的势力范围是那样,但从事实上就是比好多现存的诸侯国要广袤,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和吴国。
并不是说势力范围越大,国家的实力就一定越强,只是疆域范围够大为前提,实力真的不会弱到哪去。
“秦国口众不低于一百八十万,难在游牧之人占了四成之上。”
“宗子,秦人便是逐草牧马为生,秦人农耕应是自周平王始。”
“可有秦国动员消息?”
“回宗子,暂无此类信息传回。”
周平王于前770年到720年在位。
也就是说,秦国开始注重农耕到智宵生活的年代,到至今为止也就两百年左右。
智宵很怀疑程朔说的到底靠不靠谱,只是没有相关的证据用来佐证。
不过,秦国现如今还是半游牧半农耕状态,只能说还处在转型阶段。
至于晋国?晋国大肆放牧的只有赵氏,再加上其他家族的放牧人口,合起来占的人口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四。等于说,晋国虽然也有将近二十万人依靠放牧为生,真的不算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度。
其他诸侯其实也是相似的状况,一定有放牧为生的人,看得是占到的比例有多少,一般不会像秦国那样占太大的比例。
智宵大致上能够猜测秦国为什么邀请会面,一定是以试探居多。
那么,智宵这边反而要搞清楚秦国当前的状况,类如秦国与戎狄的战争进展,义渠袭扰秦国北部有多么严重。
有一点智宵还需要考虑进去,楚国重新进行扩张,秦国会不会又联合楚国搞点针对晋国的事情。
“晋国需提防楚国对蛮氏用兵。”智宵怎么会忘了这件事情呢?
楚国灭掉了陈国尽得其地与人口,又吃掉了蔡国的土地和部分人口,不能说获得了巨力,起码得到了一些恢复。
在吴国没有再次入侵楚国的前提下,楚国一边因为蔡国的事情跟吴国小规模交战,楚国察觉到吴国没有再对自己大肆用兵的意图,一定会让楚国君臣谋求新的吞并对象。
楚国的邻居不少,最为容易击败的便是南边的百越势力,只是根据他们一再向南扩张的经验,攻打百越能够获取的利益其实并不多。
对于楚国来讲,向南扩张的获利不多,哪怕向南扩张起来非常容易,诱惑力必然会下降。
这样一来的话,楚国暂时不想与晋国发生大规模交战,肯定不会去动宋国或郑国,剩下能够开刀得到对象就只有蛮氏、陆浑戎、伊洛戎了。
这“三戎”之中,陆浑戎和伊洛戎历经一连串打击,主要是反复被晋国摩擦,人口以及牧畜等相关资源一再减少,不足以让楚国在攻灭之后获得大利,楚国动手一定是选择吃掉可以获得更多人口和资源的蛮氏。
程朔一开始没有跟得上智宵的脑回路,琢磨明白了才说道:“宗子欲攻秦国,再与楚军交锋,是否……”
智宵露出了诧异的表情,说道:“楚国若是出兵蛮氏,怎么仅我家出兵与之抗衡?”
老范家在晋国除名之后,靠近“三戎”的封地被老智家拿到手,那边并没有其余卿位家族的封地。
程朔会那么想,主要是已经知道智宵的一系列战略谋划,打从心里认为老智家已经自成一国,思维变成自己去扛下一切。
在那种思维之下,程朔很清楚跟“三戎”当邻居的是老智家与周王室,认定周王室没有能力出兵,主观上忘记老智家还是晋国的一份子这回事了。
“赵鞅方是元戎。使之知晓楚国必将出兵讨伐蛮氏,楚国得蛮氏之地予国家有害即可。”智宵说道。
程朔却说道:“赵鞅虽是元戎,如今赵氏势微,岂会提议出兵。”
智宵知道很难跟程朔解释得清楚,却是又不能不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