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的话,秦国与楚国相继出兵。
楚国的十万大军仍旧待在陈国没有动弹,暂时也看不到任何北上的迹象。
了解楚国近来情况的人,他们非常怀疑楚军会不会北上与晋军大战,更趋于楚国是想借机吞并陈国。
秦国那一边,他们在确切知道楚军北上与晋军大战之前,没有胆量也缺乏欲望东进,四万秦军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走走停停,行军到“泾阳”就停滞不前了。
根据旧有的交战规则,楚国和秦国都没有派遣使节团来“新田”进行宣战,因此晋国与楚国、秦国哪怕显得剑拔弩张,两个阵营的双方都未实际进入到战争状态。
当然了,秦国偷袭晋国是常有的事情,很多时候真正开打都没有走宣战这一道程序。
在很久以前,也就是晋国与楚国打百年争霸战争期间,双方从未解除战争状态,什么时候再开打并不用进行宣战。
历经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晋国与楚国正式解除交战状态,但凡楚国还当自己是南方霸主,他们不会轻易像秦国干出不宣而战的事情。
这也是晋人认为楚国这一次是虚晃一枪,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吞并陈国的原因。
那么,随着范吉射与中行寅外逃,晋国的内外形势也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利益之争带来的纷扰不会减多少,卿位家族再次动用大量兵力交战的机率却是无限低了。
“赵鞅率军北征,杀入鲜虞平野与鲜虞、范氏、中行氏等残兵败将大战,得胜而归。”
“赵氏向北推进五十里,赵鞅已请示筑城建邑,其土归于赵氏所有。”
“此事君上已然同意,并有意出兵征讨鲜虞,逼迫其君交出范吉射、中行寅等叛逆。”
“赵鞅重提‘邯郸’地归属之事,推出邯郸稷在做纠缠。”
“君上命何人之土,归于何人。”
智跞已经习惯什么事情都跟智宵说一说,不一定需要智宵给出什么意见,更多是增加智宵的眼界。
邯郸氏的“邯郸”地已经历经百年开发,尤其是赵氏向“甲氏”一再推进,利用当地本来的条件开垦出了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