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什么叫春秋无义战?

天晓得南下支援宋国需要打多久,智宵怎么可能不去计较其中的付出。

这种事情不斤斤计较,还要在哪些方面去计较?不计较会被宋国当成凯子,国中从纳赋人员到各个家族,他们一定要把负责签订盟约的智宵恨死了。

知道为什么孔夫子总是强调春秋无义战了吧?因为无论签订什么盟约,里面一定会有关于付出的条文,任何一个国家出兵干什么,其中都不会关乎正义,事关赚了或是亏损,一定有着太多的斤斤计较。

为了正义?

武器装备打造不要耗费资源,以及进行战争期间的粮秣损耗,战死或残废了人,这些到底算谁的?

再强大的国家,一再无偿付出,有再厚的家底都不够。

为了正义而一再付出,没有一丝一毫的收获,强者就要越打越弱,直至衰败到灭亡,也就是强者活该有这样的下场咯?

别说,等待儒家得势之后,还真的是让国家变成他们想要的模样,至于结果到底是好是坏,历史已经给出答案了。

在儒家得势并掌握朝堂之前,诸夏文明对外战争有赚有亏,更多的是赚,起码将土地给占领了下来,为子孙扩展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等待儒家让国家变成他们的玩具,每一场战争无论输赢,反正都让国家亏本了。

子罕经过良久的沉默,艰难地开口说道:“不若这般,寡君求援如晋使所言,但无求援……,贡献之粮秣有所缩减?”

讨价还价挺正常,无条件接受索取才是脑子有病。

因为春秋时代的国家强弱事关每一名贵族的生死存亡和生活质量,国家形式不好每一个有封地的贵族交税必定会增多,他们肯定要用心在为国家办事,很难不去斤斤计较。

等待进入王朝时代变成在为君主打工,无论形势怎么变,打工者只是临时掌握君主赋予的权力,赚了和亏了跟他们关系不大,屡屡出现慷他人之慨的现象,可就变得再正常不过了。

小主,

智宵只是笑吟吟地盯着子罕看,反正就是开口说话。

这是正儿八经在谈买卖,谁都想成为赚到的那一方,博弈过程中不止是一次的输赢,事关往后岁月的付出,谁会轻易妥协呢?

子罕明白现在是宋国需要晋国,见智宵不说话首先就自己心虚到不行。

宋国要考虑没有晋国派兵支援,他们到底会被打得多惨。

亡国什么的?宋国的体量不是太大,可是也不会沦落到一场战役失败就国祚被灭。

楚国和吴国跟中原列国不一样,中原列国进行交战一般不是奔着灭国的目标而去,为的是收取更多的战败赔偿以及往后的保护费。楚国和吴国则是动辄灭人国祚,无法一次灭掉也将大批占领城邑并长久控制。

子罕很清楚宋国无法扛住楚国和吴国,相比承担晋国出兵的费用,肯定要比被楚国或吴国攻占去一些城邑更划算。

问题是,宋国君臣暂时不确定楚国或吴国到底会不会出兵进犯,才有了给晋国在宋国发生被侵犯时增加的上贡额度。

很显然智宵也需要为晋国打算,认为宋国的诚意着实不够,想为晋国争取更多的好处。

宋国跟卫国不同,卫国衰败到需要任由晋国敲诈,宋国则是有拒绝被敲诈的实力。

一旦宋国认为晋国保护自己的意愿不强,怎么可能每年付出八万石粮秣呢?

智宵见子罕非常犹豫,说道:“宵身负出使重任,还需前往‘曲阜’,着实难以在‘商丘’逗留日久。”

亲,赶紧拿定注意,不签订盟约也无所谓,俺可以先去鲁国,明年带兵来凑宋国的热闹,只不过并不是支援宋国哦!

子罕很艰难地说道:“此事甚大,需与寡君商议,请晋使宽限几日。”

智宵无所谓地笑了笑,站起来示意要送客。

这就是劝子罕别再废话,赶紧回去商议,留给宋国的时间不多了。

子罕跟着站起来,欲言又止了一下下,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说什么,低叹一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