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是因为智宵一大清早派人去商议签订盟约日期延后,才特地紧急赶到庄园进行拜访。
宋国之前挂靠的范氏因为在内战中失败,等于说没有了在晋国的靠山,失去了外部可靠的助力。
现在,哪怕没有昨天晚上的事情,宋国仍旧面临着楚国和吴国比较强的威胁,再有昨晚的事情增加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宋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一个坚实的靠山。
晋国的卿位家族都有对外进行邦交的资格,很早之前每一个卿位家族都至少有一个或多个邦交国。
列国挂靠在晋国某个卿位家族,为的是这个卿位家族来当自己的靠山,出现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进行援助,作为代价则是每年给这个卿位家族上贡。
所以,整个春秋时代的争霸,争夺的就是列国该给谁的上贡,不是单纯为了一个好听的霸主称号。
“正卿。”
“世孙。”
智宵与子罕见面的地点是在门口。
由智宵将子罕迎进庄园,再来到一个大厅里面分别落座。
“感谢世孙体谅,只是寡君认为盟约早期签订为妥。”子罕说道。
“不急,待贵国处理昨夜之事,再行签订盟约。”智宵回应。
智宵当然知道宋国这么着急是为了什么,不过自己也有自己的考虑。
当前的宋国有可能遭到楚国和吴国的讨伐,签订新的盟约之后,等于智氏会有义务帮助宋国抵御外敌,变成是宋国求着智氏分担压力,那么之前拟定的盟约肯定就不合适了。
智宵决定推延签订盟约的时间,为的就是让宋国君臣明白事态已经出现新的变化,但凡宋国君臣心里有数的话,聪明一点就应该在赔偿或上贡额度方面进行更合理的调节。
情况是宋国极可能马上就要迎来战争,一旦战争爆发前将盟约签订,智氏就必须履行保护宋国的责任。
那种情况之下,智氏从宋国这边获得的不多,却是要付出极多,等于就是一次亏本的买卖。
买卖?讲起来没错,因为性质上的问题,签订盟约的本身就变成一种买卖。
既然是一种买卖,必定存在赚了或亏本的风险,双方都会想成为赚了那一方,不是吗?
这一点智宵清楚,子罕没有可能不明白。
而现在宋国是有求的那一方,子罕也就从长袖里面掏出一块绢布,递出去的同时,说道:“此乃罕拟定之盟约,请晋使过目。”
称呼上进行了更换?那就是开始谈正事,不再是进行闲聊。
智宵接过来,铺开了仔细观看。
新的盟约中,战败赔偿的数额不变,宋国商议在上贡的前两年,数额为每年五千铜锭以及十二万石粮食,第三年开始变成一千五百铜锭和八万石粮食。
履行盟约的时候,粮食的重量不变,只不过粮食的种类会由宋国自行安排。
一般情况下,宋国为了进行节省,上贡粮食一定会选择最便宜的豆类,再安排少量的各种小米或是稻米,反正只要达到盟约里面约定的上贡粮食总重量就行了。
智宵看完之后没有说同意或不同意,问子罕道:“如此说来,贵国以为明年便会爆发战事?”
特地在上贡的前两年增加数额,其实就是宋国给智氏的一种“雇佣”费用了。
当前一块铜锭的重量约是现代的五斤左右,约能打造出四把戈,打造剑则是三柄。
春秋时代的每石重量约是现代的59.2斤。
智宵先前给拟定的盟约,减少了宋国需要上贡的铜锭数量,抵消在粮食的重量上,相信卫国和宋国都能明白怎么回事,要不然需要上贡的铜锭不会只是那么点。
其实,正常的盟约还会要求礼器,也就是用于祭祀的东西,以及贵族平时生活用的器具,一些华贵的皮毛或是一些美人之类。
智宵没有要求上述那些礼器、皮毛和美女,宋国就在猜测晋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极度需要用于战争的物资,免去了那些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