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苏北尾声4

当天吏部左侍郎马民回府之后,与自己的心腹一还商议,最终还是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想尽办法阻止张伟进京,还是找人疏通关系,与张伟尽量化干戈为玉帛。

且不说北京城的风云变化,苏北布政使张伟在南京度过正月之后,便迫不及待的赶往了盐城新港。

二月中旬张伟带着布政使衙门的大批高官,浩浩荡荡的来到盐城新港,准备参加二月十八的盐城新港一期工程的竣工典礼。

等张伟等人来到盐城新港时,盐城新港的一期扩建工程已经是基本完成了,港口里的工人都正在准备庆典的仪式。

盐城新港的实际总指挥淮安府通判杨渥得知消息后赶紧出来接待张伟等人。

张伟看着规模宏大,初步建成的盐城新港问杨渥道

张伟:“咱们盐新港一期完工后,每年通行规量怎么样?“

杨渥:"大人一期工程初步完成了当初的规划,每年可以通行大小船只近三万艘,年吞吐量接近三百万吨。”

(看了很多资料,发现衡量古代港口的规模没有什么相对靠谱的衡量值,结合现代港口的衡量标准,发现还是以可通行船只数量和港口的年吞吐量比较合适。)

在这里,张伟脑中闪过了上海港的数据。

按张伟的调查得知,此时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大概在八百万吨左右。

这样一对比,盐城新港的一期工程的作用还是很显着的,差不多有上海港的三四成的功效。

盐城新港一期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上海港的压力。

也给苏北及周边省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一条新的航道。

这对今后数十年苏北省及周边省份的经济发展将有巨非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此一来,自己总算在苏北这几年也算没有白当几年官,还是留下了一些可以为后人称颂的政绩。

按照张伟的为官理念来说,为官不一定如何清廉,如何讲大道理。

但是一定要为民众做出一点实事。

张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淮安府的主持修建了,淮安六县都在使用的通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