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朝廷大臣们的意见,还要看这些官员所在地区的发展情况,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至于张伟核心圈外围的其他人员,比如说南京的通判王阳,再比如说海州的知府赵康年,扬州的同知谢子欣,山阳县的县令陈家富等等加起十多个人,张伟也都有安排。
有些是张伟可以直接决定的,比如说山阳县令陈家富,南京府的通判王阳等,这在张伟的职权内就可以推荐他们升一级。
这样的情况张伟自然是直接安排,以布政司的名义推荐陈家富升任从五品的淮安府通判,推荐王阳去担任徐州知府。
苏北布政司的这些推荐在张伟的好大哥,吏部右侍郎洪涛洪大人的帮助下,都顺利安排了。
至于扬州同知谢子欣,还有海州知府赵康年等人。
这些人官职调动都得上小朝会,由吏部或其他朝廷大臣推荐,经朝臣们讨论后,才做最终的决定。
当然了,在所有政事中,目前张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盐城新港的建设了。
这毕竟是张伟在苏北这几年来最大的政绩。
也是张伟日后立足朝堂的最大凭借之一。
所以张伟非常关心的是,能不能在自己离职苏北之前,把一期工程建完?
张伟把对盐城新港一期工程的特别关注,转化成一封封写向杨渥的信。
在信中张伟反复向杨渥工程是否需要增加预算,是否需要安排人手帮忙等等。
在张伟的金钱支持和精神压力之下,杨渥终于定下了盐城新港一期工程完工的日期,时间就定在大顺年二月十八日。
张伟在大顺二十六年的新年过完之后,也就一直在期待着这一天尽快到来,一定要赶在这京城给他的调令之前
大顺二十七年年初,北京城的太子周诚光接到张伟的回信之后。
他仔细看了张伟在回信中给他列举的反击严夏的办法,最后选择了,伤害相对较小的方式。
太子决定用耍无赖的方式和自己的太子府詹事严夏严阁老来斗一斗。
太子下定了决心,太宁肯不要名声,不要声望,一而再,再而三地也要和严夏表现出决裂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