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奖学金和助学政策

对于柳文山的担心,楚凡也是早就有准备的,那就是奖学金加上助学贷款这两项措施既能减轻学子的经济压力,又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楚凡开口说道:“有句古话说的好,叫做自强者,天不弃。朕将设立奖学金制度,对于那些在学习当中表现优异的学子,将给予丰厚的奖学金以资鼓励。同时,朕也将设立助学金制度,对于那些家境贫寒但才华出众的学子,将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其实为什么要设立助学贷款这个制度,而不是扩大奖学金的范围,那是因为一方面是财政负担有限,另一方面就是让一些学子明白自立更生的重要性,通过贷款完成学业,既培养了责任感又避免了过度依赖。

最后一点那就是如果一些最开始学业并不是很好的学子,在没有家族的支持下能够通过获得朝廷的助学贷款完成剩下的学业,这样他们即便没有家族支持,也能凭借自身努力改变命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而且这些人才因为没有得到自己家族的支持,在心中已经埋下了对自己家族的怨恨,当他们在朝廷的资助下获得了功名利禄过后,他们会更加的忠诚于国家,感恩于朝廷。

这样朝廷对于官员的掌控将会更加的稳固,同时也减少了因家族势力干预而造成的官员之间的不公与腐败。

朝堂之上有的官员则是十分的高兴,因为他们都是一些小世家出身的官员,在现在家族当中的子弟想要全部获得家族的资助进行学习是不可能的;

朝廷的助学贷款政策无疑可以让他们的家族能够让更多的子弟获得学习的机会,那么他们的家族也能因此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从而让家族当中的成员能够有更多的成员进入朝堂,而到时候他们的家族也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和话语权,进一步巩固家族地位。

而那些大世家则暗自忧虑,因为陛下所出台的政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在削弱他们的优势,因为这次教育的改革直接就让他们在魏国的垄断地位彻底的被瓦解,以后他们再也无法通过控制教育资源来维系家族的特权;

只能眼睁睁看着小世家和寒门学子崛起,这样将会自己的这些世家大族在魏国的话语权逐渐减弱,到时候皇帝陛下对朝堂的掌控将更为牢固,世家大族的特权将被进一步削弱。

只不过现在他们却不敢说出任何一句反对的话,毕竟现在的陛下可不是一个可以容忍自己的臣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对自己政策的君主。

所以满朝的文武大臣只能齐声的说道:“陛下英明,此策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臣等深感赞同,定当竭力推行,以助我魏国人才辈出国运昌盛。”

楚凡随后说道:“当然,任何制度都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所以,朕希望各位大臣能够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国考制度,为魏国的未来选拔更多的人才。”

在这样的氛围下,朝堂之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提出反对意见,所有的大臣们似乎都达成了某种默契,一致表示支持和赞同,整个朝廷呈现出一种表面上的和谐与统一。

楚安平站出来说道:“陛下,那么各个地方考试录取的名额该如何分配?毕竟有的地方本来以前接受过教育的学子就要多一些,而有的城市则相对较少。如果按照统一的条件进行录取的话,有的城市可能会中学无法容纳所有小学合格的学子,而有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大量名额空缺的情况。”

楚凡对于楚安平的担忧心中也十分的无解,毕竟这件事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只不过楚凡心中还是有着对策的。随即开口说道:

“这就是朕为什么,要把算术,农学,兵法等都作为考核的原因,因为不管什么地方的学子,不可能这些所有的科目都精通,而不管什么地方的学子,总有其擅长的领域。

只要朝廷的官员能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录取标准和名额分配,确保每个地方的学子都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样既能平衡各地的教育资源,又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

而且所有考上大学的学子都会来到开封城进行大学的学习,到时候他们享受到的教育都是一样的,所以也不会存在教育不公的问题。”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为了照顾某一个地方而特意增加名额或者降低要求,反而会引发其他地方的不满,导致社会动荡。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为了迁就某一地区而特意降低要求,那么这个区域的学子很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认为只要依靠政策倾斜就能轻易获得成功,从而忽视自己本来就处于弱势需要加倍努力去超越其他地方的学子,最终反而会阻碍他们的长远发展绊脚石。

比如魏国的一个城市,当小学的知识学完过后,因为这个地方以前的学子稀少,所以就降低了录取标准,结果以后的学子们都开始懈怠,反正只要很低的标准就能够通过考试去中学学习,这样很可能会使得这个城市的学子成绩越来越差,在魏国失去竞争力。

毕竟魏国的朝堂可是用实力说话的地方,而不会因为你是从某一个地区出来的学子就对你有所偏袒。

楚安平听完楚凡的话过后,虽然心中仍有疑虑,只不过也没有继续进行询问,毕竟楚凡作为一国之君,其决策必然经过深思熟虑。而自己还不能理解透彻,那么就自己回到皇家政务处理处过后好好的深思熟虑一番。

楚凡见没有人在说话了,站起来说道:“朕希望各位大臣能够齐心协力,将朕的这些政策真正地落到实处,让魏国的百姓能够真正地受益。”

楚凡说完过后就离开了昊天殿,只剩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心中各自盘算着要怎样去执行陛下的这些政策,既能完成陛下的任务又能够让自己的家族在其中获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