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你说皇家政务处理处的王爷们如果滥用职权,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那么自己也无话可说,毕竟这个国家又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魏国当中所有的皇族其实都是有着皇位继承权的,如果他们原因看见自己的国家衰败,那么自己又何必去强行干预呢?反正自己是想要回到蓝星的,如果魏国的皇族自己不珍惜这江山,那也只能随他们去了。
朝堂之上官员们听后,心中更加安心。毕竟有了监督机构,国考的过程将更加透明,所选出的官员也将更加公正。毕竟皇族亲自进行监督和协调,如果有官员真的敢徇私舞弊,那可能是真的不想活了。
这个时候户部的一个官员开口询问道:“陛下,如果您说的每一个城镇都开设一所小学的话,那么户部所需要开销的银两数目巨大,很可能国库难以支撑,还请陛下明鉴。”
毕竟魏国如此大的疆域,若要普及教育那么将花费十分巨大的银两,就算现在魏国能够制造廉价的宣纸,可是想要每一个城镇都设立学校,那花费依旧是个天文数字。
特别是现在魏国很多城镇当中就算是那些世家大族的私塾都没有,如果按照陛下说的去实施,不仅需巨额资金去修建学堂,还需聘请大量师资,培养合格教师国库可能难以承受。户部官员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教育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工程。
楚凡听后微微一笑,似乎预料道会有大臣如此的进行询问。他开口说道:“朕当然知道普及教育需要大量的银两,但朕也有解决之道。朕打算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二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教育的发展。
“对于那些愿意投资教育的世家大族或商人,朕将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减免部分税收,或是在某些商业活动中给予优先权。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还能在经济上得到实惠,想必会有不少人愿意投身其中。
“至于税收优惠政策,朕打算对那些积极支持教育发展的地区或行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比如那些愿意为学堂捐赠资金或物资的商家,或是那些在教育领域有显着贡献的个人或团体,都可以享受到税收的优惠。
“当然,这些政策都需要在朝廷的严格监管下执行,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朕也会责令户部加强对国库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贪污。”
其实楚凡的这个政策就是一个让这些世家大族的私塾能够转化为公办学堂的契机,毕竟以后魏国的教育真的如楚凡说的那样进行普及了过后,那么这些世家大族的私塾将不再能够垄断教育资源;
到时候去他们私塾的普通百姓子弟也会逐渐减少,还不如这个时候拿出来转化为公办学堂,既能在政策上获得扶持又能提升家族声望,还能获得陛下的好感,长远来看反而能稳固自己家族在城镇或者县城当中的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当然有些大家族自己家族当中的晚辈就十分的多,而且还有联姻的亲族子弟,他们自家的私塾已经人满为患,那么他们是绝对不会愿意将私塾转为公办学堂的。
只不过这样的情况楚凡也不会做出强制要求,而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权衡,让一些小世家能够将自家的私塾逐渐转型为公办学堂就足够了,而楚凡还有着后备的手段,那就是倭国的银山开采用不了多久第一批银矿便会运抵魏国,届时国库和自己的内库都能够得到极大的补充。
至于为什么楚凡不将教育普及到乡村,让乡村百姓也能受益,那是因为在古代背景下有着其局限性,魏国或者说圣武大陆上认识字的人都不多,想要找到在城镇进行任职的教师已属不易,更遑论乡村。
再有一点就是刚才户部官员说的,要实现教育的全面普及,会消耗巨大的财力。但是在农村推行教育普可不是开设学堂就能够解决的,因为在圣武大陆上的普通百姓很多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更别说让自己家的孩子去读书识字了。
有很多孩子几岁过后就会成为家中的劳动力,帮助家庭维持生计,若强行推行教育,反而可能加重这些家庭负担。楚凡深知此情,便决定先从城镇入手,逐步提升整体文化水平,待时机成熟再考虑乡村。
毕竟现在城镇当中生活的百姓相对稳定,经济条件较好,他们不会为了生计而让孩子辍学,反而更有条件的家庭都会让孩子接受教育,以后能够考上个功名光耀门楣。
户部官员听完楚凡的话后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他明白陛下既然实行这样的国策那么肯定有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的,果不其然陛下颁布的这些措施既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够鼓励更多的人投身教育,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
这个户部官员躬身说道:“臣多谢陛下的指导,臣没有疑问了。”说完过后这个户部官员就退下了。
这个时候柳文山站出来开口询问道:“陛下,如果有些学子在学业上表现优异却无力承担进一步深造的费用,那么陛下是否有具体的资助计划?”
这个时候的柳文山说的并不是反话,而是真心实意想要知道这一个问题的答案,毕竟如果陛下普及教育过后,那么那些世家大族很显然的就不会继续资助那些优异学子,那么他们就可能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毕竟以前那些世家大族资助优异学子,是希望那些学子们在承受他们的恩情过后将来能够为他们效力。而以前这些优秀的学子也为魏国的强大做出了很多贡献。而陛下普及了教育过后那些世家大族很显然的不会傻到继续去资助这些学子,因为他们担心这些人将来未必会为他们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