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统(下)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3079 字 2个月前

或者你听过这個典故,我听过那个典故,咱们听过的不一样。

比如南顿应奉写的《汉书后序》里的内容,他们应家子弟就耳熟能详,出去辩论时往往能让别人面红耳赤,进而提升名气,被高官征辟任用。

知识被世家大族死死藏在家里,不轻易外泄,每一家都有绝活,好几代人接力钻研,形成系统的理论,然后在本家族内教授,提升家族子弟竞争力。

庾敳太清楚这一点了。

所以看到这些书籍时,手都抖了。

他仿佛看到了梁公索取这些书籍时,那些家族成员痛苦哀嚎的场面。

他想了想,十多年来战乱不休,还没有一个军头想做这些事呢,梁公可真是奇人。

“梁公想做甚?”庾敳问道:“不仅仅是为了秘阁藏书吧?”

“梁公想有更多的人才为他做官。子嵩,你还看不出来么?”胡毋辅之问道。

好似一道闪电划过,庾敳悟了。

“太学?”他问道。

胡毋辅之笑了,道:“梁是公国,如何能有太学?但办学是一定的,换个名头罢了。”

庾敳突然间有些心神不属。

如果梁兴国学,以士族私家珍藏书籍为教材,广收生徒,那这可是大事。

毕竟,有些土豪、商人乃至胡人酋帅家庭,可未必读不起书啊。

他们是缺钱吗?不缺!他们缺的是学习的门路。

庾敳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感觉冲击挺大的。

如果真的让商人、土豪子弟也得到了知识,他所看重的门第好像就没那么光耀了。

要知道,商人、土豪、酋帅的人数加起来,可远超大大小小的士族,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去黄女宫看看。”胡毋辅之见庾敳愣住了,哈哈一笑,拉上他,跟着马车往前走。

尚未来得及装修的偏殿内,几名官员坐在那里,带领数十名身穿各色袍服的人奋笔疾书。

看得出来,大部分人都是临时征集的,算是发役的一种,只不过发到读书人身上了。

胡毋辅之在一旁解释道:“梁国草创,明公令设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校书郎若干,总领秘书局。郎官之外,尚有令史、典书、行书手、楷书手、拓书手、笔匠、纸匠、装潢匠若干,此皆临时征发之吏员,事了即罢。”

“没秘书监?”

“公国怎能有秘书监?子嵩说笑了,秘书丞其实都僭越了。”

庾敳点了点头。

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校书郎是正儿八经的官员,多半在陈留、颍川、汝南等郡征辟,甚至还可能从洛阳招募了不少人。

郎官下面的吏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是他们自己找的。找好之后,报一份名单至吏部曹,便可开始干活了。

庾敳上前几步,看着一名正用较为少见的楷书写字的吏员,问道:“汝名为何?”

楷书手手一抖,纸上出现了一个墨团,顿时有些恼怒,扭头看向庾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