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之培养林韵泽的政治智慧,就以朝臣的各种事例说明,重点是他这个好女婿陈恪。
朝臣在陈恪的事上充分体现了政治智商,在陈恪大开杀戒后表现的淋漓尽致。
陈恪在杭州府杀了上虞县令、守备,屠杀三千多名倭寇俘虏,在朝中就没出现一丝异议。
在这件事上,愣头青一定会趁此落井下石,这么做就忽略了几个重要因素。
陈恪大开杀戒是为自保也好,是为给皇上、太后递上投名状也好,皇上、太后需要他这个文曲星,就会全力护着他,谁出头,他俩就会看谁不顺眼。
第二个因素是那张“倭寇屠杀上虞百姓图”,这幅图画为陈恪的大开杀戒提供了绝对的理由。
第三个因素是群臣忌惮陈恪,最担心的就是他的未来,绝对不想让陈恪成为宰相。
而他的杀戮行为就给群臣写了一份“保证书”,在这种情况下,群臣就绝对不愿意惹他。
以谭远忠、尚善治为首的新文官集团并不想除掉陈恪,他们还想让他东挡西杀保大兴平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与陈恪撕破脸。
林毅之分析的头头是道,还对陈恪的智慧啧啧赞叹。
他的分析代表了某些重臣的思路。
这些重臣相信陈恪知道他们忌惮什么,就以杀戮来消除他们的忌惮。
陈恪扔来一个桃子,他们就应该还一个李子,你好我好大家好。
他们不仅忌惮陈恪的未来,更忌惮他的谋略和未卜先知的能力。
陈恪不想对付他们,不仅从杀俘这件事能看出,从官制改革这件事也能看出,陈恪的目的只是将军权与行政权分离开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事已无法阻止了,文官集团本已认了,可突然发现内阁在军事上仍然具有发言权,这份喜出望外让军权分离再无任何异议了。
林毅之看得明白,以为陈恪玩的够明白。
却不知陈恪没想跟他们玩,他杀上虞县令和守备就是在为以后立标准,守土有责直接落在地方官的头上。
杀倭寇则是他的心愿,有这个机会再不杀,陈恪自己都能憋屈死。
面对倭寇他只想砍他们的脑袋,纵然不准杀俘的圣旨举在他的面前,他也会砍他们脑袋。
至于自污、投名状、展现心迹的名头都是他们送给他的,当时的他没想那么多。
他是个后知后觉者,做完之后才想起这么做的深意。
可他们就认为他想了,还想的非常到位,做的人人满意,不愧是当今“小留侯”,自保的能力无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