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爱与艺术

程如安正满心憋闷无处说,还夹着说不清楚的心酸,立刻给他说了自己最近写歌的烦心事,手指在屏幕上噼里啪啦一顿打。

穆遥看着熟悉文字一个个地蹦了出来,好像能看到小姑娘站在自己面前抱怨的小模样,忍不住露出一个笑容。

“所以其实你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只不过是觉得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

程如安闷闷地点了点头,没注意到穆遥其实看不到她的动作:“可能因为我确实没演这个角色,没办法从内心里去剖析得很清楚。”

其实她已经尽力去揣摩了,但她以姚小盈的身份演了太久的戏,很难在短时间内从中脱离出来再带入到另一个角色里去。

穆遥发了语音过来,程如安耳朵一红,掏出耳机带上才点开语音听。

“安安,李导那边给你提的要求是什么?”

“唔,也没什么特别具体的要求,但是要走心,有真实的情感,能体现出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

“既然这样,那你可以试试从另一个角度去写,比如,从你自己的角色。”

程如安微微愣了一下,喝了一口水,道:“可以是可以,但是......”

“你的角色,姚小盈,应该很爱她姐姐吧,把你对她的爱代入进去,再倾注到作品里去,用姚小盈的视角去看姚天芳,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穆遥的声音很温柔,像一股暖流一般汩汩注入,“爱是一切文艺作品的良药,分很多种,有亲情之间的爱,比如像姚小盈对姚天芳的那种依赖和信任的爱。”

“安安,爱是一种......良药,”说到这里,穆遥的声音低沉了一些,听起有点犹豫,“至少对艺术来说,爱是一种良药,我相信你,安安。”

尽管穆遥说得比较隐晦,但她还是能抓到他想要表达的点。她毕竟是心理年龄超过30岁的成年人了,对于爱的认识应该比很多年轻人要深刻的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仔细想一想,穆遥说得的确有道理,既然是写歌,那么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去看主角的成长,未必不是一个好的角度。

微信上说了再见,穆遥抿了抿嘴唇,耳边仿佛还有程如安甜丝丝的声音,忍不住勾了勾唇角。

“yao,你遇到什么好事了,看起来很开心?”带他来的导师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一脸慈祥地看着他。他对这个中国来的男孩很有好感,有天赋、够勤奋,不过偶尔有点太不苟言笑,年轻人还是多笑笑比较好。

穆遥猛地抬头,见导师和一起来的几个同学都面带善意的笑容看着他,尤其是Tim,眼里的调侃都快要藏不住。

穆遥难得感到了一丝无措,略带着一些匆忙得熄灭了手机屏幕,但回答导师的语调依然平稳无波:“没什么的,老师,我只是刚刚跟我的一个......朋友,聊了一会儿。”

他汇入学术小组站在导师的左手边,缓慢地朝会场中心走去。

导师是个性格挺活泼的高大白人老头,他笑眯眯地看了穆遥一眼:“是你在中国的朋友吗?”

“是的老师。”穆遥没什么隐瞒。

“嗯,那么,你们之间的‘友谊’的确很不错,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时差总是造成感情联系降温的原因之一。”导师摸了摸自己下巴上修剪的很整洁的胡子,跟穆遥对视。他倒不是多么八卦,只不过他比这些年轻孩子们多活了这么多的年岁,倒是不介意在生活上也小小地帮他们一下。

穆遥注视着导师到了年岁依旧清澈的蓝色眼眸,垂下了眼睫,随后郑重地说道:“她不仅是我的朋友,还是我,很重要的人。”

会场上人声鼎沸,导师看着身边高大的青年在耀眼的灯光下站得笔直,笑容变得更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