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翰林院那边,他们竟然慷慨解囊,捐出巨额款项来冠名咸安宫。这种举动实在是让人有些费解,甚至会不禁让人产生联想——难道说翰林院和咸安宫之间有着某种见不得光的私下交易不成?要不然,怎么解释咸安宫的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的中榜率会如此之高呢?这里面是不是真的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猫腻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珅一脸正气地说道:“诸位,我之所以给予曹司员升迁之机会,完完全全是由于他自身确实符合升迁所必备之条件。在此事之上,我未曾收受他哪怕一丝一毫的贿赂。至于你们口中所说我金屋藏娇的那个女人,实则是我耗费一百两白银从曹司员处购得而来,这当中可是有着明明白白的买卖凭证。”
和珅顿了顿,接着又道:“而我为何要向曹司员买下这名婢女呢?原因无他,只因这位女子与我的夫人长得极为相似。试想一下,作为一名堂堂男子,如果您亲眼见到一个与自家老婆酷似之人沦为婢女,并且还面临着被他人肆意糟践的可能,敢问诸位,您们将会作何举动呢?所以,此事纯属人之常情罢了。”
说到此处,和珅目光炯炯地环视众人,继续言道:“若是有人认为我的作风存在问题,大可以请来女医官为此婢女验身,以查明我是否曾对其有过不当之举。”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曹司员,当听闻和珅提及婢女长相与冯霁雯相似时,瞬间脸色煞白如纸。他心中暗自庆幸不已:“真是好险呐!亏得自己当时尚存一丝理智,并未将那婢女强暴。否则的话,这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大好前程可就要毁于一旦啦!由此可见,身为男人,若能管住自己的下半身,着实能够带来诸多益处呀!”
坐在那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龙椅之上,乾隆微微眯着双眼,面无表情地聆听着和珅滔滔不绝的辩解之词。待和珅终于陈述完毕之后,乾隆缓缓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嗯,和珅所言甚是有理。朕近日也有所耳闻,这众多书院举办的周年活动可谓是乱象丛生,毫无章法可言。如今确实已经到了必须加以整治的关键时刻了。既然如此,这件事情便交由你来负责查办吧,和珅。先从书院里的捐赠榜开始逐一彻查,务必将其中的猫腻和不当之处统统清查出来。”
众多大臣们原本满心期待着能够借着此次机会一举将和珅扳倒在地,没想到和珅竟然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为自己开脱,并反咬一口。此刻眼见皇上不仅没有怪罪于和珅,反倒委以重任让他去查办此事,大臣们不禁都傻了眼。尤其是那些之前对和珅猛烈抨击的大臣们,更是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他们纷纷颤声说道:“皇上啊,请您三思而后行啊!万万不可将此等重要之事交予和珅办理呀!要知道,这给书院捐赠之举本应是出于一片公益之心,如果像这般大张旗鼓地查办下去,恐怕会令众人感到心寒呐!况且只是周年时间出现些许误差而已,责令其改正也就是了,实在无需如此兴师动众啊!”
和珅面沉似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诸位口口声声说将钱财捐赠给学院乃是公益之举,但且让我来问问你们。你们慷慨解囊,向书院投入如此巨额的款项,可有多少莘莘学子真正从中受益?他们的伙食是否得到显着改善?居住环境又是否有所优化?恕我直言,就目前所见,这一切似乎并未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难道说,这些所谓的捐款并非用于造福学子,而是被某些人暗中揣入自己的私囊之中吗?亦或是你们玩弄着左手交钱、右手收款的把戏,不过是想借此沽名钓誉,以求在青史之上留下美名罢了!”
乾隆听闻和珅所言之后,龙颜大怒,猛地一拍那坚硬如铁、雕刻精美的案桌,震得桌上的笔墨纸砚都微微颤动起来,他怒目圆睁,大声说道:“朕意已决,和珅,就照你所说去办!此事不得再有异议!”
就在此时,一名面白无须、脚步匆匆的太监小跑着进来,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禀报:“启禀皇上,经过女医官仔细检查,长二姑依旧保持处子之身。”此消息一出,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朝堂之上炸响。原本正襟危坐的众大臣们顿时瞠目结舌,一个个惊得合不拢嘴,紧接着便是一阵骚乱。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人满脸狐疑,暗自揣测;更有甚者,直接气得面色铁青,浑身发抖。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位大臣缓过神来,忍不住指着和珅破口大骂道:“和珅啊和珅,你可真是太过分了!你将这婢女买回府中,竟然连碰都不碰一下,那你买她回来作甚?难道就是为了摆在家里好看不成?”另一位大臣也随声附和道:“是啊,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就算你没有与那婢女行房,但曹司员确实因你而升了官,这不是明晃晃的滥用职权又是什么?”一时间,朝堂之上指责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最后,曹司员被官复原职,和珅在这场博弈中深深感受到众口铄金,自己势单力薄,自己再有理,可没人帮自己说话分担,有理也说不清了。看来以后给自己人升迁的事不能自己来,需要合适机会让皇上自己提拔,一锤定音才行。不然,这头自己提拔,那头又被弹劾,瞎忙活了!
就在此时,乾隆面带微笑地对和珅说道:“和珅啊,从今往后,你无需再偷偷摸摸地金屋藏娇啦!皇太后已经下旨为你赐婚,准许你迎娶长二姑作为妾室呢!”听闻此言,和珅心中一阵狂喜,但仍强作镇定地谢恩道:“多谢皇上隆恩,多谢皇太后厚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乎,和珅大张旗鼓、风风光光地将长二姑迎进了和府。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位得宠大臣的婚事。
然而,这桩婚事却引起了内务总管冯英廉的不满。毕竟,和珅曾经向他许下过诺言。眼见着皇太后亲自赐婚,冯英廉纵使心有不甘,也不敢公然表示反对。但在私底下,他还是找到了和珅,面色阴沉地质问道:“好你个臭小子,当初你可是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过什么?如今竟然这般行事!”
面对冯英廉的质问,和珅面露难色,赶忙赔笑道:“大人息怒,我也是迫不得已呀!您听我慢慢解释……”接着,和珅便将那套关于前世今生的荒诞说辞一五一十地向冯英廉讲述起来,并恳请他帮忙去说服自己的正妻冯霁雯。
冯英廉虽然半信半疑,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暂且应允下来。回到家中,冯英廉苦口婆心地做起了孙女冯霁雯的思想工作。起初,冯霁雯自然是满心委屈与愤怒,坚决不肯接受这个事实。直到有一天,和珅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幅珍贵的《秦淮八艳图》呈现在她面前。
冯霁雯凝视着画卷中的女子,不禁瞪大了眼睛。只见画中之人容貌绝美,风姿绰约,竟与自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不由自主地拿起一旁的铜镜,对照着镜中的自己反复端详起来。渐渐地,她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
恰在此时,长二姑前来拜见主母。当冯霁雯亲眼见到长二姑的那一刻,心中所有的疑虑瞬间消散。她终于理解了和珅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而此时的和珅,则趁此机会再次向着冯霁雯郑重其事地许下承诺,表示他此生只会与她一同孕育子女,绝对不会让长二姑怀上自己的骨肉。
当冯霁雯听完这一番深情款款的话语之后,原本紧绷着的俏脸总算是稍稍缓和了下来。只见她轻启朱唇,柔声说道:“夫君啊,别人家那些男子之所以要娶三妻四妾,无非就是想要家族人丁兴旺、开枝散叶罢了。说实在的,妾身倒是认为就算你和长二姑之间能有属于你们二人的孩子,那也是无妨之事呢。”
和珅闻言,赶忙伸出手来轻轻地握住了冯霁雯的柔荑,语气温柔如水地道:“霁雯呀,你可莫要这般想。你想想看,孩子若是太多了,日后难免会因为各种利益纷争而产生诸多矛盾冲突。就连那高高在上的皇室之中,不也曾多次上演过‘九子夺嫡’这样惨烈无比的争斗吗?所以依为夫之见呐,孩子无需过多,只要咱们能够用心将其中的一两个好好教育培养成才,便足矣啦!”
最终,在和珅的百般讨好与劝说之下,冯霁雯总算是原谅了他。而冯英廉得知此事后,也不再追究,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