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像诸葛先生一样,成为经天纬地的大才,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
其他学子,或是专心研读典籍,或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练习刀枪棍棒,皆展现出蓬勃的朝气。
学堂中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为这古老的学堂增添了一抹青春的色彩。
诸葛学堂,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荆州各地的才俊,他们在这里汲取知识,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此时,姜维站在学堂高处,远眺宛城方向。
他自幼便听闻诸葛先生之名,对其智慧和才能钦佩不已。
如今有幸能在此求学,更让他倍感珍惜。
他心中清楚,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契机。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学有所成,不辜负先生的期望。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学堂的平静,一个学子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脸色煞白,气喘吁吁。
“先生,不好了!......” 学子还未说完,便被急促的喘息声打断,他脸色煞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语气中充满了恐惧。
姜维的家乡宜城距离襄阳城有三百余里,路途遥远。
但他心意已决,次日便收拾行囊,告别家人,踏上了前往宛城的求学之路。
初秋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凉意。
姜维身穿粗布麻衣,背着简单的行囊,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一路向北。
路旁的野菊花开得正艳,金黄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
他时而驻足欣赏路边的风景,时而加快脚步,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走了两天,他来到了一条宽阔的官道上。
来来往往的商旅络绎不绝,车轮碾压着路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姜维紧了紧身上的行囊,加快了脚步,生怕耽误了入学考试的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克服了种种困难。
有时,他会遇到热情的村民,为他提供简单的食物和住宿;有时,他只能在路边露宿,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和寒冷的夜风。
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求学的决心。
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他远远地望见了宛城的城墙。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城墙上,仿佛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边。
姜维心中一阵激动,加快了脚步,朝着城门走去。
进入城内,他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宽阔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他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诸葛学堂的所在地。
学堂位于城南一处僻静的院落,门口挂着一块写有“诸葛学堂”四个大字的牌匾。
姜维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走了进去。
院内,几名学子正在认真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