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却是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楚国统兵作战的统帅公子罢拒绝了郤锜的要求,只是楚军并未继续东进,甚至都没有对“庸蒲”进行靠近。
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楚国暂时对晋国服软,但是他们绝不会对晋国表现出唯唯诺诺的一面。
而楚军暂时没有继续向东,可以视作他们正在帮助巢国进行复国无暇东进,并不是听从了郤锜的指示。
楚军在帮助巢国完成复国之后会不会东进?应该是取决于以晋军为首的联军跟吴军的交战状况吧。
“他们应该会逮住便宜就占。”中行偃这样看待现如今的楚国。
士匄点头说道:“楚国内部分成了好几个派别,现在大概谁也管不住谁。”
确实是的。
暂时退出争霸舞台的楚国,他们变得比之前更加散装了。
如果没有势力能够重新对楚国进行整合,他们也许会陷入沉沦之中,短时间内别想有所安生,甚至有可能会爆发大型的内战。
晋国的高层知道现阶段已经不适合再讨伐楚国,一旦实施讨伐必定会迫使楚国的各派搁置争议,实现团结来共御外敌。
这样的事情在这一次联军南下已经发生,只是对楚国一众封君内心的压力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大。
晋国占领了“方城”之外的大片土地和多座城池,使得情况发生了改变。
毕竟,晋国已经攻占楚国本土,再继续采取行动的话,天晓得会是图谋再占领哪里,仅仅是为了自保都会逼得楚国一众封君团结抵抗。
更现实的情况是,晋国对楚国的初始目标已经完成,继续逼迫顶多就是满足精神价值,反而会让晋国没有余力去对付除了楚国之外的国家。
“有没有可能插手,扶持其中的一派呢?”楼令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个国家分成了几个派别,无疑是外部势力的最佳介入阶段,只要扶持的那一派上台,怎么都能够控制一段时间。
即便是外部势力扶持的那一派无法最终获胜,起码可以让那个国家乱得更久,一片乱象中损耗更多的国力。
楼令决定尝试一下,并且已经有了扶持的目标。
“既然楚军识相不再东进,我们在半个月之后展开渡江。”郤锜不是十分满意,心里也有疙瘩,只是目前最想殴打的对象是吴国。
吴国君臣的表现实在是太惹人嫌,并且晋国足足给了四次机会,一次都没有让吴国君臣珍惜。
在郤锜的观念中,吴国既然是给脸不要脸,那干脆别要脸了!
“上军将?”郤锜看向楼令说道:“抵达‘梅里’城下,你需要多少时间用来打造攻城器械?”
楼令答道:“我现在无法回答,需要等抵达‘梅里’观看当地的实际情况。”
讲实话,南北不止存在气候上的差异,连带很多东西都不一样,其中包括不同植物的多寡。
并不是所有的木头都适合用来打造攻城器械,肯定是经过甄选。
所以了,楼令真的只有到了地方,才能派人实际勘察,得出相关的结论。
郤锜看向申巫臣,问道:“那边的树林多不多,什么树木居多?”
申巫臣苦笑说道:“当地以银杏最多。这种树木并不适合用来打造器械。”
还有这种说法?
银杏树不是非常适合用来打造家具吗?也就意味着长得不是那么歪瓜裂枣。
楼令知道银杏树,印象中树干比较笔直,应该是打造器械的优良木头才对,并且佛门的武僧很喜欢使用银杏木打造长棍。
“对楼氏而言……,恐怕没有那种麻烦。”申巫臣想到楼氏已经大肆应用铁器推翻了之前的结论。
楼令听懂了!
银杏树的木头密度很大,也就导致木头很硬。
这样一来,使用青铜器砍伐会很麻烦,后续的加工难度也更大,使用铁质工具则是要好很多了。
所以了,其他家族在处理银杏树的时候会很困难,楼氏却没有那么高的难度。
郤锜先看了楼令一眼,又环视众人一圈,说道:“做好抵达‘梅里’之后,进行攻城的准备。”
攻打吴国的都城?众人脸色变得非常严肃。
一国都城哪里是那么好打的?
不单单是每一个国家的都城都会将城墙修得很高很厚,作为都城也会拼死防御,肯定是比其它城池打起来更难。
“事情进展到这种程度,全怪吴国君臣啊!”华元心里无语又气愤。
孙林父皱眉说道:“他们自寻死路,倒是害苦了我们。”
卫国和宋国都是需要表现的国家,他们都需要争取道义。
那是好听的说法。
往难听了去说,宋国和卫国很需要讨好晋国,避免在接下来成为晋国实施扩张攻打的国家。
“不知道楼氏之主有没有多携带甲胄……”孙林父觉得卫国远比宋国要危险得多,心想:“只能在攻城期间更多卖力,让天下人看见卫国对晋国的恭顺了。”
无独有偶的事情是,华元也在思考要不要向楼氏紧急采购一批甲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是攻打“湛板”期间,披甲之士发挥关键作用都被列国君臣看在眼里。
没有跟随前来讨伐吴国的其余国家,很多贵族在归国之前就特地见了楼令或楼氏其他人一面,表态将要采购武备。
楼令没有全部答应下来,并不是有钱不想赚,主要是楼氏需要优先供应同属于晋国的那些家族。
为了这一波生意而大肆扩大产能?目前又不是自动化的工业时代,进行生产所需要的人力多到恐怖的程度。
如果楼氏要扩大产能,需要增加采矿的劳动力,运输又要增添劳动力,连带各种匠人更是要加快进度去培养。一系列的事情非常复杂,起到的影响会很大!
与此同时,楼令不能确定武备的生意能不能长久,起到的波动又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