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不炸了?”
老朱惊叹道。
就算是他,在这种情况下也绝不可能冒然出击。
至少也得在摸清李自成对疆土的掌控之后,才能有选择性的去招揽兵马,占据一部分城镇。
以小谋大,高筑墙,广积粮,直至有了一战的把握,才是亮出刀剑的时候。
但韩信的选择,显然不是这样。
他领着兵马,是直奔大州去的!
大明拢共就只有两京一十三省,真要是被他强行攻下一省之地,李自成还能反应不过来?
到时候恐怕张献忠都得往后排一排!
“他这么做应该也有他的用意。”
“风险与机遇并存,就是这种看似稳妥的州郡,实则其中有着很大的弊端。”
“哪怕李自成真的是所谓的仁君,也不可能顾及到这般偏远的地方,在他的大顺并未真正取代明廷治理天下之前,这边关附近的州郡都很难被他直接掌控。”
“他或许能收到消息,或许能意识到,韩信的威胁比张献忠要大。”
“但从他得到消息,到做出应对,期间是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
“就如清军当初能够轻易推翻李自成入主中原一般,大顺军刚打到京师,正是他们心中紧绷的那根弦放松的时候。”
“这等时候,纵使李自成意识到不能放任韩信成长,下面的人也未必会有多快的反应。”
权力从来都是自下而上的。
而人也终究是有惰性的。
在入京师,得天下之前,不管是大顺军的将领还是士卒,心中都紧绷着一根弦。
那个时候他们知道,不打入京师,不打下这江山,等待着他们的就只会是死路一条!
可现在天下都已经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又哪里还会有那么积极?
哪怕李自成发布军令,下面的人也只会觉得他小题大做而拖延行事。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顺军中也有不少对清人恨之入骨的。”
“一旦李自成接纳了多尔衮,势必军中会生出怨言。”
“要知道,他麾下将士多半出身贫寒,反而正是这些人,对清人的排斥是最大的。”
“士族豪绅不会管谁坐天下,在他们看来,天下之主的位置,谁坐都一样,都不会动摇他们的地位。”
“可最底层的那些人会在乎,他们真切的知道每一次边关被攻破之后,清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