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胡太后(八)一生作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北魏沿袭了曹魏所创立的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九品中正制过于看重门第出身,使得一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贫寒之士难以获得晋升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太后开始对秀才、孝廉,进行一定的面试形式考试,实行的对策、策问措施,就显得尤为关键。

当然,对于冗官冗员的现象,胡太后也进行了淘汰处理。她毅然决定大规模淘汰郎官,以整顿官僚队伍,提升朝廷的执政水平。

胡太后的这一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为当时的北魏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为后世的统治者在整顿吏治方面提供了借鉴。

在选人用人上动心思,足够体现出胡太后的政治远见。治理一个国家,人是一切的基础。权力架构清晰,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她的施政理念才能有效推行。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施政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民为本,而胡太后也是这么做的。胡太后曾郑重地下诏宣称:审查诉讼案件、理清冤情,这实在是政务的首要任务;亲自倾听和了解情况,这是民众信任的来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胡太后大力整顿司法制度,加强对官员执法的监督,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公平的审理。

不仅如此,胡太后还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善政。她大力赈济穷人,每当遇到灾荒之年,胡太后都会下令开仓放粮,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将粮食和衣物送到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手中。

对于孤寡之人,她更是给予了特别的体恤。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孤寡者提供住所和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在孤独和困苦中感受到朝廷的温暖。

对于那些身患疾病的病人和年老体弱的老人,胡太后也没有遗忘。她下令召集名医,为病人免费诊治,调配珍贵的药材,力求让每一个患病的人都能得到救治。对于年老无依的老人,提供养老金和生活物资,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此外,胡太后深知百姓生活的艰辛,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还果断地减免税赋。这一举措使得百姓们在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的喘息之机,能够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当然,古代人都推崇视死如视生的说法。对于身后事,是非常的重视的。为了能够让一般百姓,享受到死后安葬的体面。胡太后还为这些群体,划定了公墓。

公元518年,胡太后下诏宣称:“人生犹如白驹过隙,皆有终止的那一刻,最终都将归于那寂静的坟墓。京城洛阳,这座宏伟而繁华的都市,其繁荣昌盛之景令人叹为观止,人口数量之巨,何止满亿万之数。在这里,人的贵贱之分往往凭借其门阀家籍来判定。

在如此境况之下,众多贫穷之人,竟处于居无定所的艰难境地,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身为百姓的父母官,身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尤其应当心怀怜悯,深切体恤那些贫弱之人的困苦与无奈。现今特此规定,乾脯山(洛阳凤凰山)以西的区域,将被划定作为公墓。

从古至今,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往往伴随着贫富差距的问题。洛阳作为当时的重要城市,其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在这种不平等的环境中,贫困者的生活困境愈发凸显。而胡太后的这一决策,无疑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努力追求,试图为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弱者,提供一份最后的安宁与尊严。这一规定的背后,不仅体现了胡太后的仁善之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呼唤。”

胡太后的这些举措,不仅在当时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关注民生、施行仁政的典范。

在外交军事上,胡太后对于当时的北魏,也是有着突出的贡献的。胡太后掌权后,积极的参与到对于军队的管理。对于军队的一些弊政,她大力的整顿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