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北面有情况

重生大明1635 蜀中侠 1227 字 8天前

京师,乾清宫。

卢象升几乎每隔三五天,就会送来前线军情,让天子与军机处对敌情了如指掌。

拿着最新奏报,崇祯心中波澜不惊。

南阳到京师1800余里,采用600里加急仅需三天多,消息并不算太滞后。

自搞到银钱后,就对数年前撤销的部分驿站进行重建。

首先保足河南及辽东,宣府与陕西也在抓紧落实。

准备在今年内将全国驿站恢复如初,并改由户部直接拨银,不再动用地方分毫。

河南一切都在正常进行当中,他深信卢象升最终能交上满意答卷。

“启奏陛下,李指挥使求见!”

一小黄门进入殿中。

李若链不来则已,一来一般都是有大点的事儿。

“快传!”

“遵旨!”

一番君臣礼仪,赐坐李若链。

“启禀陛下,陈奇瑜及温体仁昨日已经出发,臣已分别安排锦衣卫常伴左右,

刘尚书也派出礼部官员,随温巡按去福建。”

“甚好,朕需要江南赋税,也需要闽粤之关税,有礼部去福建,性质就大为不同,朝官们弹劾也没用。

河南战后必定满目疮痍,数省之钱粮,甚至南洋之粮米,必须持续为中原输血。

只要有钱有粮,大明方可一步一步走向复苏,否则仍旧前功尽弃!”

李若链作揖附和。

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圣上让两个罪臣去当巡按,既考虑了近忧,也顾及到远虑。

“陛下,高文采于塞外传回重要军情。”

“噢?”崇祯一愣。

关外有啥情况,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务之一。

“细细道来!”

“遵旨!”

李若链清了清嗓子,说道:

“以往晋商经过察哈尔部与建奴贸易,察哈尔部对建奴可谓死心塌地。

现晋商只留下勒家二公子,该情况建奴是否已知晓,臣不敢妄断。

关外蒙古各部,除土谢图汗部仍效忠林丹汗以外,其余诸部均已纷纷跪服建奴。

可以说,宣府一地已经直面奴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