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西晋赘婿司马炎

“根本不看重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就想着怎么结党营私、谋取私利;评判的时候也不公正,完全是凭个人的喜好和厌恶。

他们想提拔谁,就算这人没什么真本事,也能给整出成绩来;想打压谁呢,就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

您瞧瞧,就这么搞下去,朝廷的吏治能不腐败吗?

结果就是“廉洁谦让的风气没了,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风气倒是盛行起来了”。

而且啊,那些中正官公然接受贿赂,在中间上下其手,最后就是“有关系、会攀附的人肯定能飞黄腾达,坚守正道的人反倒困苦不堪”,“没什么政绩的人却能获得高职位”,真正有才能的人呢,就这么被埋没了。

最后就出现了大家都知道的局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跟刘毅同一时期的段灼也说:“现在台阁选举,就跟堵住了耳朵和眼睛似的,九品访人,就只知道问中正官。”

所以啊,能得上品的,不是公侯的子孙,就是当朝权贵的兄弟。

这些官僚贵族子弟一旦得上品,那进入仕途就跟玩儿似的,而且升迁速度快得很。

他们一入仕,就能担任尚书郎、秘书郎、着作郎、散骑侍郎、黄门侍郎这些看着清闲,实则地位重要的官职。

也因为这样,这些官职就被叫做清官、清职。

可您猜怎么着?

他们这些人的发声,就好比石头扔进了大海,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对当时的社会,一点影响都没有。

那您说,当权的司马氏难道不知道这九品中正制的坏处,不知道它对国家的危害吗?

他们心里可清楚着呢!

但他们不在乎啊!为啥?

因为在他们眼里,士族门阀才是西晋存在的基础,那些普通老百姓,在他们看来,啥都不是。

就因为这种想法,西晋不仅在选官制度上放任士族门阀不断壮大,在经济上也给他们大开绿灯。

司马炎规定了官僚士族按照官品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的各种特权。

您听好了啊,一品官可以占田五十顷,从二品开始,每降一品就少五顷,一直到九品官,就只能占田十顷了。

而且啊,还能按照官品的高低荫及亲属,多的能荫到九族,少的也能荫三世。

六品官以上可以占衣食客三人,七八品占两人,九品占一人。

一二品官能占佃客五十户,三品十户,四品七户,五品五户,六品三户,七品二户,八九品一户。

不光是这些官僚,“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也都享受同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