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到魏晋南北朝那时候,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常常会被加上使持节、持节或者假节的称号。
使持节权力最大,能诛杀中级以下的官吏;持节呢,能斩杀没官职的人;假节稍微弱点儿,但也能处置违反军令的人。
不过这时候的司马懿,虽说有了军权,可他不是那种冲锋陷阵的领军大将,他主要负责镇守国内,手里这军权,也就相当于个守备司令。
这司马懿的作用啊,就好比当年萧何对刘邦。
你看,刘备去世之前,司马懿的宿敌诸葛亮,在蜀汉那儿干的活儿,跟这也差不多,主要管内政。
曹丕对司马懿的作用,那也是心里门儿清。
公元225年,曹丕又大规模调集水师征伐东吴,临走前,他把司马懿留在许都,跟他说:“我最担心后勤和朝内这些事儿,所以把这些大事都托付给你。曹参虽说战功赫赫,可要是没了萧何在后方支持,那也不行。现在你留守后方,可别让我为西边的事儿操心,能做到不?”
后来曹丕从广陵班师回朝,又下诏对司马懿说:“我向东去征讨孙权,你就总理京都洛阳的事务;我要是在洛阳,你就总理东征孙权的战事。”
得,又让司马懿留镇许昌。你瞧瞧,这君臣之间,这信任,这安排,是不是挺有意思 ?
转眼就到了公元 226 年。这时候啊,曹丕那身子骨就像被虫蛀空的老房子,摇摇欲坠,病入膏肓咯。
临终之前,他躺在病榻上,气若游丝却又强撑着一口气,下令让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来当辅政大臣。
只见曹丕用他那瘦骨嶙峋的手,哆哆嗦嗦地指着太子曹叡,眼神里透着几分殷切,又有几分决绝,说道:“在这儿的这三位重臣呐,你可万万、万万不可对他们心存一丝疑虑啊!”
嘿,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好家伙,就像一阵狂风,把司马懿的地位 “蹭蹭” 往上吹。
司马懿一下子就从众多臣子中脱颖而出,成了曹丕的托孤重臣,稳稳当当迈进了曹魏三朝元老的行列!
果不其然,曹叡一即位,大手一挥,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这事儿刚尘埃落定,那东吴的孙权,就是那位碧眼儿,得知曹丕去世的消息,就跟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似的,立马来了精神。
八月,他迫不及待地出兵攻打魏国。
你瞧,孙权大手一挥,命令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朝着襄阳杀过去,而他自己呢,则亲自率领大军,直扑江夏郡。
这边魏国呢,负责荆州地区防御工作的恰好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