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朱祁镇的老祖宗们第一波冤魂来找你们了

因为朱祁镇的问题,不在于他带的军队战斗力强不强,而是在于他带了这么多人出去啊!

古代打仗,最可怕的是什么,不是打了败仗,而是营啸。

举个例子,今年元旦,西湖跨年夜,有男子在人群中放烟花被采取刑事措施。

按照上面那种说法,西湖现场肯定有安保在,而跨年的都是没带武器的老百姓。

那要是西湖男子的烟花引发火灾骚乱,从而导致踩踏事件,全副武装的安保人员就一定能控制住几万人吗?

把这个例子套在朱祁镇这里,问题是一样的,后勤人员也是人,面临生死问题,他们会乖乖等死?

而且五十万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睡,朱祁镇有没有这个能力处理,或者他有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都不清楚。

但他出兵了!

七月十六日,朱祁镇带着大军匆忙出发。

十七日到达龙虎台(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由于组织混乱,士兵又没上过战场,晚上宿营的时候,出现了不该有的混乱。

大概是巡夜士兵弄出了奇怪的声响,结果睡梦中的一部分官军以为敌军来了惊慌起身,乱成一团;误会很快澄清,但是这场虚惊无疑给这次出征带来了不祥的预兆。

问题很快就暴露了,第二天晚上,距离北京不远的郊外,就因为宿营的安排,差点发生营啸,可见军队人数众多,远远超出了统帅的能力范围。

这个时候要是朱祁镇能有所醒悟,转身返回北京,实际上问题也还没那么严重。

但自信过头的朱祁镇继续往前走,十九日,车驾过居庸关。二十日,过榆林站。二十一日,到达怀来城西。二十二日,到达雷家站(今河北省怀来县东)。二十三日,到达宣府(今河北省宣化县)。

倒霉事儿一个接着一个。兵部尚书邝埜在行军途中从马上摔下来,受了重伤,勉强支撑着跟着队伍。

此时北方正赶上雨季,连着好多天不是刮风就是下雨,道路泥泞不堪,大军还没到大同,就已经有士兵饿死、冻伤。

二十四日,到达鸡鸣山(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面对这些情况,王振既不分析想办法改进,也没有要撤退的意思,反而像是赶着牲口一样催促大军前进。

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多次上书请求撤回,王振不仅不同意,还罚他们跪在草地上,直到天黑才让人扶起来。

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