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单章 不占更新

对于当时林如海和主角所处的身份地位来看,林如海其实真的可以不用太在乎主角“身份不明,杀人贩子”等一些负面因素,只要他愿意,以林如海的身份,这只能算是小事。

甚至主角是人是鬼那都是次要的,贾敏丧子不到一年,只要贾敏能得慰藉,此时对于林如海而言,那不过添双筷子吃饭罢了,就是林思衡以后不争气,大不了就养在家里“承欢膝下”也可,都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

就算主角日后真的“黑化”,林如海此时也绝对应该有日后能“清理门户”的自信,归根结底,主角当时看起来,也就是个小孩子罢了,林如海再怎么样,也还不至于就此起什么忌惮的心思。

而从阴暗现实一点的角度去想,那随同的几个孩子,其实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把柄”,尽管林如海没必要这么做,但有这些人在,林如海就可以认为随时能“拿捏”得住主角。

说到底,从一开始对于林如海自身而言,他收不收徒其实可有可无,真正叫他决心收徒的,其实就是贾敏那句“真像啊..”。

对于林如海而言,他今天收下这个弟子,只要能对贾敏有所宽慰,那就够了,其他那都是顺带的...

小主,

他这个徒弟,一开始就是为贾敏收的。

第六:贾敏之死

这个地方挨的骂就多了...,尤其是在主角“学医”的情况下。

贾敏的结局,连我自己也考虑了好几天,贾敏活着,毫无疑问,皆大欢喜,大家都高兴,但我最终也还是没有这样去写。

贾敏的死因是“药石无医”,也就是在那种社会环境下的“绝症”,主角学医,文中明说了,也只是无能为力之下的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从头到尾我其实也没有说主角的医术有多好。

或者说,当时的主角其实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压根也谈不上什么医术。

倘若主角看了些医书,就能胜过那些积年行医的名医,那这个挂就有点太大了。

本书中的设定是贾敏遭了盐商的暗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红楼原文中,贾敏之死就只有“病逝”二字,古人冬季天寒,感染风寒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主角一开始是没有理由直接就去怀疑胡大夫的。

而从实际层面上而言,其实主角已经尽力为贾敏延寿数年,这个挂已经开得不算小了...

再者,贾敏活着,黛玉就不能进京,后续一系列与贾府有关的剧情无法展开。

贾敏活着,黛玉毫无疑问要在母亲跟前,黛玉不可能在有母亲情况下跑到贾府里去久住。湘云父母双亡,寄养在叔叔家里,也只能偶尔去贾府里住。

贾敏如果活着,哪怕是真要养病,她也只能去姑苏林家,不可能带着黛玉去贾府,不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妻子丢下丈夫,跑回娘家去住,属于是把林如海的脸皮往地上踩,贾敏病的再重,都不会同意这种事。

除非林如海他是个入赘的...

(安排主角学医,其实主要是和后面的剧情有关联,但主角在扬州这几年,是难得的“清闲”时间,因此我将学医一事放在了前头,目前来看似乎有些不妥。)

第七:宝玉取字摔玉事件(已修改)

取字没什么好说的,是我这个写书匠对这件事不够重视。

私密马赛,轰动尼私密马赛!

主角之所以不去阻止摔玉事件,因为原本主角就有意去看看那块玉,本书不涉鬼神,是我这个写书匠的设定,而对于书中主角而言,他却并不清楚那块玉是否真有什么玄虚。因此宝玉摔玉,也恰好合了主角的意。

第八:主角设计撞破宝玉初试云雨情事件(已修改)

没得说,是我本人被受“木石前盟”影响太大了,我自罚三杯。

第九:主角在贾府与黛玉似乎变得疏远

按着本书中的时间线,黛玉进贾府时大概在十一二岁,这个年纪,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已经不能再完全当做小女孩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