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银耳雪耳,同宗不同物

行行行。

这是演都不演了。

秦昇竖起大拇指,表情那叫一个佩服。

“叶叔,不是我藏私,实在是那些银耳木耳,它分布的范围我还没摸清,等过两天,我去山上给你摸摸看。”

虽说这东西这两年在他脑海的藏宝图里,确实没有什么记忆。

但他可以用排除法。

把菌菇和其他山货摸排过的位置排除掉,再去找剩下的地方。

实在不行,就把生长银耳木耳的树木搬到东边自家的树林子里去。

一大朵银耳才占多大的地方啊,这都不是事儿。

“小昇,你别给我打马虎眼,什么银耳木耳的,银耳和雪耳可不是一个东西。”

确实。

雪耳的外形相对规则,呈球状或卵圆状,表面为淡黄或淡棕色,摸上去更软,还容易碎。

银耳的外形则是不规则的,表面为黄白色,薄而硬,不易碎。

雪耳入口即化,银耳则要煮得烂一些才可口。

总体来说,雪耳比银耳更难得,价格更贵一些。

“叶叔,有什么算什么,你还挑挑拣拣的,怎么了,难道饭店里的银耳供应很充足吗?”

叶昀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别说银耳了,连木耳的配给供应都少了许多。

谁叫大墉市除了旅游业没有别的发展项目,跟不上其他发展快速的城市,配额多呢。

再加上,近期还有不少来自省城和大地方的人,看中了饭店未来的市场想着搞私人饭店,开始洽谈食材供应。

以及饭店私有化的推进,配给额度就更低了。

要不然的话,光凭这几头临时送上门的野猪肉,叶昀也不会亲自跑这一趟。

“小昇啊,我最近压力很大,你看看,要不让乡亲们再多种些瓜果蔬菜的赚些小钱?”

远水解不了近渴,叶昀还是决定逮着一只羊薅羊毛。

因为别人的食材不能保质保量,秦昇能啊!

“种瓜果蔬菜?本地化的这些行吗?”

80年代,瓜果蔬菜在种子方面,还被人卡着脖子。

只有本土化的种类,能够保证品质和产量没有外形,缺点是外形没有那么光鲜。

“这……你先搞定三耳,种子的事我找人给你问问有没有合适的。”

“行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