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不太响亮但挺受用的马屁,让秦昇干劲十足。
其实以前这块鱼塘不是他的所有物,而是市里做水产生意的人看中的。
别看它好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着水源也有一段距离。
但很快,经过这一季的雨季,有泉水自山上流下来,汇入溪流改了道,这里就成了一处天然的活水流经区域。
并且由于它的位置好,不论是丰水季还是淡水季,这里的水量都能维持平衡。
除非遇到特大干旱的情况,才会需要动用其他手段来储水换水。
但秦昇印象里,到他死也没见到这里遇到过什么天灾人祸。
“刺啦刺啦!”
秦昇拿着铁锨在石头上画着线。
苏妙龄则拿着绳尺,测量着距离。
说了要挖一亩的鱼塘,多挖出几十方土来没事,但差得太多,难保会惹出怨言。
毕竟这属于他私人承包的鱼塘,雇村里人们来挖掘,是需要给工钱的。
“小昇,你挖完了鱼塘还要无偿给村民们使用,你可真是大善人。”
“什么善不善的,大家捞几网鱼,就攒下了买网子钱的,这种生产工具可替代性太强了,但鱼塘可不是说挖就能挖的,只有掌握了这一点,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叶叔你说对不对?”
高啊!
叶昀想明白了秦昇着急挖鱼塘的又一个用意,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鱼网虽然不便宜,但确实不属于什么短缺物资,大不了多花几个钱。
而打鱼的技术与经验,哪怕不容易学习,时间久了,难保不会有人想要单干。
作为付出最多的秦昇最后能得到什么呢?
万一遭到背叛,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鱼塘。
等到名声打响,大家都认这个鱼塘里安置的鲜鱼,再有一些反骨仔想单干,拿秦昇的努力当垫脚石。
首先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抢夺生意的能力,其次就得想想,还能不能再复制第二个鱼塘,并且把它的名气打响。
“走一步看三步,小昇你真的只是初中毕业吗?”
叶昀总感觉叶昀的知识与见识,远超过他这个留过洋的人呢。
秦昇埋头画着线,假装没有听到这个问题。
学历确实注意了一个人的上限,但他以前提前过自己的上限,虽然不是全日制的,但他也去国外进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