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此时不妥

“这.....”刘备到底是仁人君子,听到这个办法有些不能接受。

刘平见状,便说道:“这样吧,先把人抓了,等证据确凿之后,再送他们上路。”

“有这些线报在,咱们去拿人,也是师出有名。”刘平指了指放在一旁的卷宗。

“那就这么办!”刘备答应下来:“挑起这件事的,主要是柳家。”

卷宗都有写,与其说是柳家挑起来的,不如说这里面就柳家的实力最强。剩下的说是世家,其实顶多算是地方豪强。也可以这么说,剩下的那些,都是柳家的附庸。

柳家,根基就在成都。

成都世家,一共有四家。张、杜、柳、任。

这四家都有人在朝中做官,其中张家如今实力最强,因为有张松这个眼光好的,早早投靠了刘备。张松、张肃两兄弟如今在刘备集团也是身居高位。除了他们兄弟俩之外,张家还向刘备集团输送了十五个读书人,算是鼎力支持了。

杜氏一门则因为子嗣不丰的缘故,只有两个人出仕了。一个叫杜琼,一个叫杜球。杜琼是刘璋时期的老人了,刘备入蜀之后,没有动杜琼,如今他是益州从事。至于杜球,则是上一次科举自己考上来的,现在在工部当差。

任氏则情况特殊,家中有能力的基本上都在做官,虽然官职都不高,但是也有十几个人。益州内就有五个,还有几个在荆州、扬州,一人在洛阳。成都这边则只有一个人,名叫任安。

其实任安并不想做官的,刘备入蜀之后还专门去请了任安,但是任安以年龄太大的理由给拒绝了。之所以刘备亲自去请,是因为任安这个人跟郑玄是差不多的那种,都是儒学大佬。

只不过任安只是在蜀地比较有名,不像郑玄是海内大儒。

但是现在,任安也出仕了,就在翰林院,给郑玄当了一个副手。也正因为这两个人的存在,目前翰林院已经汇集了一百多名各地读书人。

最后便是柳氏,也是搞事情的这一家。但让人不理解的是,柳氏在刘备入蜀之后是最为支持的。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地给的那种。如果不是时机不合适,刘备都考虑娶一个柳氏的女子回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正是因此,刘备在得到消息之后才会如此愤怒。

“柳家就在成都,抓人也方便。这件事大王看着办就行。”刘平揉了揉眉心,道:“这件事其实很好处理,大王倒也不用太过忧虑。不过,臣这里倒是有一件事,需要大王定夺。”

刘备听了,问道:“什么事情?”

“还得从三天前说起。”

三天前。

刘平在班房里见到了武都王家的家主,一个六十出头的精神矍铄的老头。

老头名叫王淦。

王淦也是一个爽快人,见到刘平之后直接开门见山道:“草民此次过来,是为了之前丞相所说的,支持世家去汉朝版图之外建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