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开枝散叶

荀攸能拒绝吗?不能拒绝,这对世家来说是一剂慢性毒药,但是对朝廷来说,对整个天下来说,却是良药。

荀攸在世家和天下之间,选了天下。

所以他把这套东西拿了出来,展示给了刘协。

在场的都是人精,听完荀攸的话之后,立刻就有人提出反对。

“国朝选士岂能如此儿戏?我大汉自有国情在此,陛下,老臣认为,此举不妥!”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杨彪。

原本历史上,杨彪此时应该是太尉,但是朱儁如今是太尉,杨彪则是司空。虽然都是三公,但是杨彪更想当太尉。

毕竟他太爷爷、爷爷、父亲都是太尉。灵帝时期,他也是太尉。如今成了司空,虽然不能说不好吧,但杨彪觉得,这大汉的太尉,他就得姓杨。

荀攸对杨彪的反对,并不觉得意外。毕竟作为当世顶级世家的掌门人,杨彪的嗅觉肯定是极为敏锐的,估计刘备那边科举的消息刚传来,杨彪就看到了这制度日后对世家的打击有多大。

刘协听到杨彪这么说,又有些犹豫:“司空觉得哪里不妥?”

杨彪既然提出反对,肯定不会没有准备,听到刘协的问题,立刻回道:“科举选士,听起来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个问题,若是选拔出来的官员,空有才学却没有德行呢?”

“那就加考德行呢?”刘协又问道。

这个问题问完,在场所有人都有些绷不住了。

德行也能考?这是正常人能问出来的问题吗?

杨彪也有些无语,不过他还是回道:“德行在一言一行之中,区区一张试卷,如何断定一个人德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荀攸沉默。

其实如今,不,准确的说,整个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封建王朝,人们会下意识的将一个人能力和品德画上等号。

品德高尚的人,能力一定强。

能力强的人,品德一定高尚。

一来,是儒家对读书人的美好愿景,二来也是底层百姓最为朴素的希望。

两者结合起来,那么一个人的品德在封建王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在官员选拔和任用上面,品德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

“选出来,品德不好的人,直接弄死呗。”朱儁无所谓的说了一句。

荀攸看向朱儁,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朱儁会站出来帮助自己。

朱儁开口之后,卢植也开口说道:“臣也认为可以开科举士。”

没有理由,就是支持。

......

相较于洛阳的争论,曹操这边就简单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