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班房充实

这位,建安七子之一啊。

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当时学曹操诗歌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展开讲过汉末文学的重要人物。除了曹老板父子三人之外,着重提到的就是这建安七子了。

也因此,刘平才会有些印象。

将徐干的资料放到一边,刘平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一个好的笔杆子,那可太重要了。

徐干下面的那份资料,就是董川的。

看到这个名字,刘平脸上的笑容就压抑不住了。这位,是刘平这么多年来,强行拔高小地主阶级地位之后,出现的样板人物啊。

甚至都不能说是强行拔高小地主阶级地位,刘平更像是硬生生的把小地主阶级给‘创造’出来了。

按照刘平的划分,如果拥有的耕地不超过五百亩,那就算是小地主阶级。这批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家里没有人当过官,一直都是地里刨食。

在社会语境中,地位略高于普通的农民和商人,但是跟真正的大地主也就是世家豪强相比,他们也一样屁都不是。

按照刘平的这个划分,汉末存在多少这样的小地主阶级呢?

答案是,非常少,甚至几乎都找不到。

一开始在武都的时候,刘平拿到武都的数据之后还不相信,以为是有人弄虚作假了。但是仔细调查了之后,他才不得不承认,小地主阶级想要出现,也是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

简而言之,生产力不够,一家一户想要料理五六百亩地,属实有点儿困难了。那雇佣佃农呢?基本上也不太可能,就算有佃农他们也更想卖身给那些世家大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现在之所以出现了这个阶级,就是刘平在刻意推动。尤其是武都,拥有二百亩以上,五百亩以内耕地的农户,占据了整个农业人口百分之五。这个比例看起来不高,但是对一下原本历史轨迹下的1934年,根据陶直夫的研究,当时全下地主人口数,占全国总农业人口数的百分之四。

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大地主、超级家族等。把这些都去掉,小地主的占比肯定会更高。但那是1934年,生产力水平在那放着呢。

在如今这个时代,武都小地主阶级的比例能够占到农业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五已经非常夸张了。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充了整个刘备集团实控地区,那么小地主阶级在农业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已经跌倒了不足百分之一。

当然,这是需要继续发展的。

就目前来看,刘平还是很愿意陪着个新兴的阶级成长起来的。倒不是他不想直接一步到位跟王莽同学一样搞天下大同。

实在是没那个本事,他就一个普通的穿越者做不到某些其他同行一样,科技树急速点亮,然后带着这些古代同胞们跑步进入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