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需要一个世家子出来将官制改革的事儿给放到台面上。
其实这事儿在场的人都知道了,但知道归知道,只要这事儿不放到台面上,那就只是一个想法。刘平完全可以自己提出来,但这事儿他还有其他的考量,需要世家子来提出来。
还有谁比荀彧更合适吗?
出身高、官职低、能力强、交游广阔。
说句实在的,荀彧不管在哪一家势力内部,最后都会成为世家出身官员的主心骨的。
刘平看重的就是这个。
刘备看着荀彧,道:“说就行了,不用这么麻烦。”
他还是没习惯身份的转变。
荀彧是个守规矩的,老老实实的行礼,然后将官制改革的事情,说了出来。没人打断他,所有都安静地听着,听的同时也偷瞄刘备和刘平两个人的反应。
荀彧说完之后,刘备按照剧本继续往下演:“诸君觉得如何?”
“臣以为,如今官制虽然堪用,但却有些不合时宜了。”刘平开口定下了调子:“尤其是对吾等来说。”
这是实话,官制改革除了是阶段性的划分蛋糕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现有的官制,很难有效的管理如今的刘备集团内政。
因为刘平的缘故,刘备集团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衙门,内政方面有专门搞科技的格物司、之前成立的邮政衙门、为了科举和普及教育单独成立的教育司等等。
军事方面也是一样,专门配备了宣教司,其实就是培养政-委的衙门。
除了这些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官方需要管理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行政体系的改革和细化是不可避免的。
刘平只不过把这个事情给稍稍提前了一些而已。
他开口定下调子之后,剩下的就是讨论具体的部门划分,以及相应的人员配置了。
一群人整整商量了一天,才算有了一个初步达成一致的方案。
吏户礼兵刑工,还是出现了。兵部独立出来,当军部用,没有军部这个说法了。同时,后勤部并入到了户部当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算是刘平做出的让步,但既然让步了,肯定就有其他的回报。
六部同属于文官体系,这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刘平趁机提出了一套新的武将官职体系,仍独立于六部之外。
急切之间,刘平也没有太好的想法,直接提出了要建立都督府,设左右二都督负责统领所有军队,其下是同知、再下是佥事。
荀封等人则认为,可以是可以,但是官员选调、升迁还是要通过吏部和兵部。
刘平则表示,都督府只需要对刘备负责,由丞相监督即可。
见刘平坚持,荀封等人也就没有得寸进尺,算是认同了这个方案。在这件事上,世家几乎都是下意识的统一了战线,只不过有些人态度坚决,有些人态度暧昧罢了。
全程都力挺刘平的,只有农家和小地主阶级出身的一部分官员,以及元从派和所有的武将。
但在具体各部尚书的安排上,世家内部又开始互相打擂台了,让刘平觉得好笑。
目前初步的方案,礼部尚书,选的是郑玄。这个人选不是刘平定的,也不是百官们商量出来,而是刘备自己提出来的,而且很是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