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十四年,春。
暖阳依旧不紧不慢地洒在春恒县的大街小巷,县令准备辞官的消息,却如晴天霹雳。
他对外声称,老家有人说好了亲事,催他回去成婚。
这一下,整个春恒县都炸开了锅,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哭声、挽留声交织在一起.
那场面,仿佛不是送别,而是在为县令送葬。
童子歌站在县衙门口,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满是哭笑不得的神情,耐心地安抚着情绪激动的百姓。
待众人情绪稍缓,他便转身回到县衙,伏案疾书,上表给知府,郑重地推荐提拔忠厚爱民的春恒县县丞接替自己的职位。
当县丞得知这个消息时,泪水瞬间夺眶而出,他双手紧紧抓住童子歌的手,哭得抽抽噎噎:
“大人,您这一走,可让我们怎么办啊!您不能走啊!”
童子歌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您忠厚亲民,做事踏实,比我更适合这父母官的位置。
我性子太软,有些事处理起来不够果断,您一定能把春恒县治理得更好,带领百姓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百姓们怀着满腔的感激与不舍,自发地筹备起一场盛大的送别仪式.
他们精心准备礼物,商量着送别流程,一心要给这位好县令留下最难忘的回忆。
童子歌多次婉拒,言辞恳切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可百姓们的热情如汹涌潮水,根本无法阻挡。
无奈之下,他只好决定在妥善交付好所有事务后,趁着深夜悄悄启程,不想过多打扰大家。
童子歌对春恒县百姓没有感情吗?当然不是,东街的刘嫂,南院的曾阿公,十二巷新出生的温小六...整个春恒县,他都有感情,但并非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