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钞关之斗

就比如大宗的丝绸,按理都应该直接抽分,即征实物税,这样运过关一船丝绸,该征多少税就征多少税。

但实际运作中,庞时远却发现,本该直接抽分的丝绸,钞关对于很多船只都在征折色,也就是折算成银子在征税。

丝织品哪朝哪代都是硬通货,是能直接拿来当钱花的,根本没必要折成银两。这么做实际上就给了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因为折色的话,还要鉴定货物的价值,再根据时价来厘定货物的总值,这里面一松一紧的差额根本不是一点点。

另外还有一些十分细微的漏洞被庞时远看了出来。

第二天一早,庞时远决定亲自去码头查验商船。刚到码头,就看到几个太监刚刚查验完一艘商船。

庞时远将税簿拿过来,看了看,刚刚这艘船登记的是“二百料货船,载棉花七成,瓷器三成,厘定纳银七分四厘。”

庞时远眉头皱了起来,刚刚那货船吃水很深,一看就不像装的七成都是棉花,宦官们在中间肯定拿了好处了。

棉花税低,瓷器税高,两者相差了十倍。

几个太监看到庞时远,脸色变了变,为首的太监不情不愿地行礼:“见过杨大人。”

“刚才这艘船,可有仔细查验?这吃水,像是装了七成的棉花?”

为首的太监讪笑道:“大人教训得是,小的们一天忙到晚,许是头昏眼花看错了。”

庞时远气道:“那还不派船追?”

太监们面面相觑,为首的太监谄笑道:“大人有所不知,钞关繁忙,过了关的不论多征少征,一律不追。”

“谁规定的?”庞时远更气了。

太监一笑:“也没人规定,这么些年下来,大家不成文的规矩,哪个大官来了都是这个规矩。”

看着商船缓缓驶离,庞时远心中却更加沉重。这些太监如此明目张胆地舞弊,背后必定利益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