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信一郎还是很聪明的:“也就是让我们闹一闹,你们皇帝又会觉得海路不平,又会禁海了?”

王觉笑道:“不错,禁海好啊,禁海了,海上商路就是我们的,何必还要去交那劳什子的榷税呢?”

大村信一郎想了想道:“容我回去跟家主汇报此事。”

……

浙江、福建倭寇肆虐的消息传到京师。

各地倭寇进犯的奏本雪片一般飞到朱瞻基的案头。

“倭寇!倭寇,全是倭寇!不必呈给我了,让司礼监把凡是倭寇的奏本统统留中。”朱瞻基对金英怒道。

又命人召见张辅与赵辉问策。

“陛下,区区倭寇,不成气候,派水师追剿,同时命沿海各备倭卫所严加防范即可,哪需扰动圣心挂怀?”张辅道。

朱瞻基气愤道:“往年倭寇也没这么肆虐,怎么偏偏朕要开海抽分了,倭寇就来了呢?”

张辅不卑不亢道:“陛下日理万机,天下之事繁缛,未注意到罢了。这时节,正是刮东南风的时候,从倭国航行至我国,正好顺风,故而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些倭寇袭扰之事,不足为奇。”

朱瞻基:“这么说,开海仍旧可行?”

张辅道:“还是先剿一剿的好,待海面靖平,方好通商啊。”

“陛下,臣有异议。”赵辉发言。

朱瞻基示意赵辉畅所欲言。

“臣以为,倭寇可以剿,开海同样可以开,两者互不耽误。”

赵辉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倭寇产生的根源是日本希望与大明通商的需求与大明禁海政策之间的矛盾。因此理论上,倭寇或者说日本人是欢迎开海的,但是架不住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故意引倭寇登陆抢劫。

这就造成了一种怪相,明明希望开海的日本人,却在即将开海之际,上岸打劫,阻挠大明开海。

“所以臣以为,倭寇可以一面派水师剿灭,同时陆上也需要强正刚直的官员来稽查各地通倭的奸商。”赵辉恶狠狠地道。

“好,只是这……谁适合来干这个事呢?”朱瞻基问道。

“臣举荐交州知府何忠,此人坚守交州,意志坚定,不畏侵暴,有勇有谋,极为适合来署理此事。”

于是,朱瞻基升何忠为户部侍郎、巡抚浙江,命其火速赶往杭州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