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笑成一团,边上伺候的丫鬟们也纷纷捂着嘴娇笑。
二娘子问道:“那后来呢?先生可识破了那铁哥儿的诡计?”
刘氏又接着讲下文。
话说铁阁在先生面前说自己再笨,也不至于笨到要扎人还拿个纸条写上字。
先生一想也是,又去审问王义。
王义叫天屈:“是铁阁教我的。”
铁阁道:“我在座位上背书,见你去先生座位上翻翻找找,以为是寻什么东西呢,哪知道你做下如此大事。”
王义万分委屈,又连连叫屈,一口咬定是铁阁教他干的。
先生怒道:“他叫你吃屎你也吃屎?”(猫头按,大概古往今来老师都会这么一句)
有个年长些的学生提议道:“针在这儿呢,不如查查这针是谁家的。”
先生便命他去王义家里去问。
一问,王义母亲说是王义跑回来要的,说是先生要用,当时也没细想,就给了他。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可谓是证据确凿,王义却仍不肯认罪。
于是只好对字迹,先生拿来各个学生的字,一对,确实是王义的字。
这下,可是再也没得说了。
先生拿起戒尺把王义那个一顿好打,让他写下悔过书,又让他罚抄《论语》全文一遍,两日之后交上来,交不上来就要挨罚。
论语全文近一万四千字,还得工工整整地写,可不是一项小工程。
王义哭哭啼啼地回去了。
听完这个故事,大家纷纷莞尔,笑道:“这铁哥儿真是聪明才智未曾用在学业上,若是勤于学业,未必不能考取功名。”
赵辉奇道:“既然铁家是富商,又如何肯把儿子送来咱们家当下人?”
刘氏有些得意道:“当年我和她母亲是差不多同一年许人家,我许给了你爹,你爹当时还只是个小旗(管十个兵),她许给了商人家。当时看来,那自然是她嫁得比我好些。”
此时的普通军户早已不如国初,生活日渐困苦,哪有商人日子过得好。
“哪里晓得日后大娘子生的儿子这么有出息呢?”二娘子打趣道。
刘氏道:“铁家当家男人带着铁哥儿来南京行商,赶巧知晓了咱们家富贵了,铁家当家的觉着自己儿子没出息,不如投到我们家门下,当个长随也好、小厮也罢,总好过在家败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