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R35坦克正在后退,炮弹放低了角度,砸在一侧的履带上,一阵青烟窜出来,趴了窝。
舱门打开,乘员拼命的往外爬。
“消灭他们。”
高举着望远镜,霍夫曼下达了命令,1号坦克不是雷诺R35的对手。
“调整炮口,敌坦克为方位物,直瞄射击准备。”
打不穿装甲,只能打侧翼和履带,侧面只有13毫米厚,歇了菜就是活靶子。
法国在战前对装甲战的错误理解与设计局限,仿佛是在为上一场欧战做军事准备。
“穿甲弹装填。”
出现在视野中的是另外一种的坦克,索玛S35中型坦克,履带下是半椭圆形板簧,看不见负重轮,裙边下的轮子,不知道是诱导轮还是主动轮。
装备一台索玛V8汽油发动机,功率190马力,最高速度为40公里/小时,战前被评估为综合性能优良,装甲防护、火力和机动性均有很高的水平。
47毫米SA 35火炮,能够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40毫米的装甲,能在中远距离上有效摧毁敌方目标。
霍夫曼选择优先开火,在坦克对战中偷袭对方。
“开火!”
反坦克炮的穿甲弹打在上面,只砸出一个痕迹。
嘶。
霍夫曼倒吸一口气。
这他娘的也是敲门环,三号坦克的37毫米坦克炮根本打不穿它。
感叹期间,一辆三号坦克被击穿,燃起了大火,轰的一声,炮塔被炸飞,里面的炮弹?爆了。
其他的帝国坦克马上加速,战场上引擎声轰鸣,浓烟滚滚带来视线上的偏差,坦克分散开来,战术灵活,对它开始进行包抄。
帝国在战术创新,指挥体系,还有通信系统上有优势,而法国的通讯装置落后,车长的负担最重,影响了发挥。
纸面上的指标数据纵然先进,可最终需要人来实现。
“调整炮口,打对方的侧面。”
击不穿对方,只能想办法打轮子和履带,让对方歇菜。
按照战役的历史发展,帝国缴获了诸多的坦克,很多是简单维修,更换了白色的十字标识,直接投入使用。
“开火!”
“开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