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两年

景和五年初。

匆匆两年,时光荏苒。

他的长子也顺利出生,被取名沈靖乾。

嘱咐下来,他这一辈,皆用“靖”字辈。

冀州、幽州、青州三州之地,已然是一片与其他州郡截然不同的景象。

在那纵横交错的官道上,载物车队络绎不绝。新翻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农户们趁着春日暖阳,一片收获。

得益于沈今安推行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户们干劲十足,土地也毫不吝啬地回馈着。

三州的府库日益充实。仓库之中,粮食堆积得如同小山,稻谷、粟米,各种谷物。储备量足以沈今安掀起数年的征战。

钱财方面,一锭锭白银码放整齐,铜钱成串,堆满了一间又一间库房。

府库充实,为沈今安进一步发展民生、巩固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阁一致认为,根基稳固方能图谋长远,将目光投向了三州的基础设施建设。

沈今安拨出大量钱财,组织百姓修缮河道,年久失修而时常泛滥的河流,在大力整治下之,重新变得温顺。

坚固的堤坝沿河岸而立,抵御洪水侵袭,还使得灌溉更加便利。新开凿的沟渠延伸至广袤农田。

官道被拓宽加固,原本坑洼不平的路段变得平坦顺畅。

与此同时,沈今安大力发展教育。他在各州郡广设学堂,不论贫富子弟,皆有机会入学,为三州培养出一批批有识之士。

推行这个政策,确实侵犯到了士族的利益,若是人人都有书可读,他们士族地位又如何保持。

沈今安调动大量兵马,杀了一家又一家不听话的士族,硬生生的杀出了一个广阔天地,才无人再反对。

成立了监察使,直接对他负责,不在内阁管辖序列。用于监察各州刺史,各郡县,各军兵马使,以及武阁内阁辅臣。

监察使,这是郭瑾提出来的。到头来没想到,连内阁都在监察使的监管范围内。

沈今安让林冰出任了监察使。

林冰走马上任监察使后,他首先对各州刺史、郡县官员进行暗中查访,深入民间,倾听百姓对官员的评价,搜集各类贪腐、渎职线索。

很快,林冰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某郡太守好大喜功,虚报政绩,为了个人升迁,强征民力修建形象工程,导致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林冰掌握确凿证据后,毫不留情地向沈今安弹劾。沈今安得知后,立即下令将该太守革职查办,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