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亲自把关

“我不能就这么放下,得为他们再做点什么。”

他在心里默默念叨着,眼神愈发坚定,脚下油门也微微加重,向着城市疾驰而去。

几个小时后,郑建国回到了家中。

他顾不上旅途的疲惫,连鞋子都没换,径直走进了书房。

打开台灯,暖黄的光线驱散了房间里的昏暗,照亮了那张堆满资料的书桌。

他从背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在村庄记录的几本笔记,轻轻放在桌上,一本本摊开。

纸张有些泛黄,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字,有刘老儿子每日康复训练的详细进展:从最初连站立平衡都难以维持,到后来可以借助拐杖缓慢行走一定距离;

还有训练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像肌肉拉伤后的疼痛让刘老儿子几近放弃,以及大家如何一起鼓励他克服的过程。

笔记里还记录着村庄手工艺品制作流程的优化建议,不同材料搭配的尝试结果,销售渠道拓展的分析,甚至还有村民们闲聊时提及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郑建国坐下来,拿起一支笔,眉头微微皱起,开始仔细梳理。

他时而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时而在空白处写下备注,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资料。

遇到一些关键数据,他还会停下笔,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回忆当时的场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医疗问题是当务之急,得先解决这个。”

他喃喃自语道,将涉及医疗需求的几页纸单独抽了出来,放在一旁,又在上面标注了几个亟待联系的专家领域,如康复医学、全科医疗等。

夜色渐深,窗外城市的灯火闪烁,郑建国终于放下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他靠在椅背上,稍作休息,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初步的行动方案。

第二天一大早,郑建国拿着整理好的医疗需求资料,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深吸一口气,拨通了老同学老李的电话。

“嘟……嘟……”电话响了几声后,接通了。

“喂,老李啊,好久不见!”郑建国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可语气里还是透着几分急切。

“哟,建国啊,怎么想起我了?”老李爽朗的笑声传来。

“我这儿有个事儿想请你帮忙。”

郑建国开门见山,“我之前帮扶的一个村庄,有个孩子身体残疾后康复得不错,但后续还需要专业指导,村里其他人也有一些基础医疗需求,你在医疗圈人脉广,看看能不能帮我联系下相关专家?”

老李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郑建国的心微微提了起来,生怕他拒绝。

好在,老李很快就爽快答应:“行啊,你这事儿我记下了,我手头正好有几个资源,这两天帮你打听打听。”

“太感谢了,老李!真的,这对村里太重要了。”郑建国激动地说道。

挂了电话,他并未放松,又打开手机,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本地知名慈善机构的关键词。

屏幕上瞬间跳出一连串结果,他逐条浏览,仔细甄别,将几家口碑好、有乡村帮扶经验的慈善机构联系方式逐一记录下来,准备进一步沟通。

几天后,郑建国正在家中研究村庄手工艺品的线上推广方案,手机突然响了,是老李打来的。

“建国,有好消息!我联系上了几位擅长康复治疗的医疗专家,他们听了你的事儿,挺感兴趣的。”老李的声音透着兴奋。

“太好了,老李!太谢谢你了。”郑建国一跃而起,“我这就去跟他们详谈。”

郑建国立刻收拾好资料,带上刘老儿子详细的康复档案,马不停蹄地前往专家办公室。

那是位于市中心一栋写字楼里的现代化办公空间,走廊里挂着各种医学成就展示。

郑建国轻轻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推门而入。

几位专家坐在会议桌旁,面带微笑地看着他。

“各位专家,你们好!”郑建国赶忙打招呼,“这是刘老儿子的康复档案,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情况。”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档案分发给专家们,然后开始讲述:“这孩子小时候因为意外,右腿神经受损,之前走路都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在村里做手工锻炼,加上一些基础康复训练,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不过现在,他在行动灵活性上还是有些问题,比如上下楼梯比较吃力,长时间站立会酸痛……”

专家们边听边翻看档案,不时提出专业问题。

“他之前做过哪些物理治疗?”一位专家问道。

“主要是一些简单的按摩和热敷,村里条件有限。”郑建国如实回答。

经过近一个小时深入交流,专家们被郑建国的执着和刘老儿子的精神打动。

“郑先生,你放心,我们愿意定期前往村庄义诊,还可以提供远程康复指导方案,帮这孩子进一步恢复。”带头的专家说道。

郑建国眼眶有些湿润,他连连道谢:“太感谢你们了,这对村庄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

从专家办公室出来,郑建国看了看时间,又奔赴慈善机构会议室。

他提前好几天就精心准备了 PPT,里面涵盖了村庄的现状照片:破旧却充满生机的工坊、村民们质朴的笑脸;

还有详细的数据图表,展示着手工艺品的销售增长趋势、村民收入提升幅度;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重点突出了医疗援助对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义。

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和几位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会议室。

郑建国打开电脑,连接投影仪,开始讲解:“各位,这就是我帮扶的村庄,大家都很勤劳,靠着双手努力改变生活。但医疗条件的落后,制约了他们进一步发展……”

随着 PPT 一页页翻过,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被调动起来。

慈善机构对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双方就合作细节展开多轮洽谈。